凝聚民族心 共建幸福家——谱写乡镇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求是》杂志相关重要文章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为理解民族发展提供根本遵循。乡镇作为国家治理“神经末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第一线,需将推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融入乡镇工作实践。

一、深化认识,把握乡镇民族工作的“根”与“魂”

文章阐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理论与实践逻辑。在乡镇层面,要认清脚下土地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疆域,服务的群众是共同缔造国家、书写历史、创造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兄弟姐妹。乡镇干部需提高政治站位,从历史和战略高度认识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工作“根”与“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聚焦关键,筑牢乡镇共同体建设的“基”与“石”

以“血脉相融”巩固历史根基:乡镇是民族生产生活和交往交融的核心场域,要创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条件,推动各族群众在农业生产、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中深度融合,强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联系。

以“信念相同”凝聚内生动力:依托村民会议、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民族共同奋斗故事,增强各族群众对国家、民族、文化、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引导其将个人与家庭命运同国家复兴相连。

以“文化相通”滋养精神家园:挖掘保护辖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举办民族特色节庆、文艺汇演等活动,促进文化互鉴,让中华文化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

以“经济相依”夯实发展基础:将民族工作融入乡镇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各族群众在产业链上协作互补;加强基建、改善民生、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改革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

以“情感相亲”系牢团结纽带:乡镇干部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心声,解决急难愁盼;表彰民族团结先进典型,依法保障民族合法权益,反对民族歧视,妥善处理矛盾纠纷,营造和谐包容的社会氛围。

三、面向未来,共绘乡镇振兴的“梦”与“景”

文章强调,民族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对乡镇而言,这一梦想体现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等乡村振兴图景。需引导各族群众认清共同家园、身份、名字与梦想,唯有像石榴籽般紧密团结,才能汇聚建设家乡、实现复兴的力量。

征程万里,重任在肩。乡镇工作需以《求是》文章精神为指引,以热情、务实作风和创新举措做好民族工作,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基层力量,谱写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乡镇新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