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大荔师范的两位逝者

温文尔雅的季英奋老师走了,享年85岁。高大魁梧的吕建华师傅紧跟着也走了,还不到70岁吧!短短一个月左右,大荔师范的两位老先生相继离去,永别在这明媚的春天里,让人痛感遗憾。从此后,两张曾经熟悉的面孔再也见不到了,但他们的名字却永远刻在大师人的心底。

季老师当过学校的教务主任、工会主席,门生遍布东秦大地,故交旧友甚多,原本以为他去世后,会有很多的官方或私人纪念文章发出,但我一直没有见到,不觉有点诧异。有朋友问我,你写过那么多缅怀大师故人的文章,为何迟迟不写季老师?我怯怯地说,他是领导,轮不上我写吧!如今,听到吕师的噩耗,痛定思痛,还是一并追忆和他们相处的日子,表达一下自己的哀悼之情,愿逝者安息。

在我的印象中,季老师这个人很受同事尊敬。他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模样,戴一副眼镜,虽然两鬓染霜,但头发梳理的一丝不乱。衣服也穿的整洁干净,稳重淡雅。言谈举止,谦恭有度,慎思敏行,有古君子的风范。

工会主席,这个位置,其实就是一个清水衙门。无权无势,只是做一些为大家排忧解难,扶危济困,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事,经费不多,琐事不少。季老师不辞辛苦,勤力亲为,活动比赛、婚丧嫁娶的事情自然少不了他,为大家操过心的人自然不能被人忘。

92年我初到师范,便参加了元旦越野赛,这是季老师领着工会牵头组织的,线路是从学校沿着大华路跑过洛河桥一段后,又折返回来。那时候,大荔县各界对大荔师范举行的活动还很支持,沿途好像有人维持秩序,学生也在路旁摇旗呐喊助威,冬日严寒,我竟跑的热汗淋漓,成绩不错,至少是教工组前四名,这恐怕是我一生中最好的越野成绩了!最难忘的是,凯旋时,季老师他们在校门口热烈欢迎的场景。人头攒动,掌声如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为我们喝彩,为新年祝福。那段岁月,学生们朝气蓬勃,学校也充满了活力。可惜,以后,这些活动渐渐少了,大家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我结婚哪一年,还没有婚庆公司,我一个外地年青人,婚事的前前后后还多亏季老师的全力扶助。他精心安排了几个人给我帮忙,让我感激不尽。团委书记张学义给我管事,当时他不过是三十不到的小伙子,年轻有为,才华横溢,没想到的是,他日后会成为傲视文坛的鲁迅研究专家。季老师主持,他对我表达了真诚的祝福和热切的期望,温馨之言,如春风拂面,让我一生感怀。汪忠印,王云侠,任葆华……还有数学组的年轻老师忙前忙后,鼎力相助,让我顺利完成了这一人生中的大事。

当年大师传统,一家有事,全校上阵,九十年代,大荔酒风最烈,喝酒划拳最有看头,酒令如水珠飞溅,又似机关枪喷涌,手势变换快如闪电,却又神出鬼没。好一番斗智斗量,不醉不休,让我见识了东府人的豪爽与真诚。后来的每一次聚会,觥筹交错,谈笑风生,不敢说响彻云霄,起码是声震屋宇,让人回味无穷。

最让我们佩服的是季老师的淡泊宁静。他退休后,毅然将校内的单元房退还,回归乡下。在很多人挤破脑袋想进城的时候,他却两袖清风还故里,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黄河”的田园生活。当时我们还为他惋惜,他又不缺钱,干吗把房子退了,留着将来也能住呀!也许他是为没有房子的人着想,境界不同的人,自然理解不了。他的字写的好,独树一帜,颇有名气,也没听说他卖过字。退隐后他几乎没来过学校,家里有事也没打扰过大家。我只在十几年前在大门口见过一次,他风尘仆仆,远远的叫我的名字,走近握手,没有忘了我,也没有一点生分,让我感动。

吕师则身高八尺,体格健硕,相貌堂堂,颇有威严。虽然他只是一个工人,做过学生灶上的厨师,当过家属院的门卫,如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在哪里上。不论是学校委派的什么工作,他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他学历不高,但读书不少,知道的更多,有学识,有思想,嘴里常常冒出文绉绉的词藻,语出惊人,让我自叹不如。他对人间百态见解独到,却也为此常生闷气,世间不平事多了,又有谁能奈何?叹惋之余,他有点落寞了。

其实我是先认识他儿子的,那是92年的盛夏,我在暑假中报到,天气炎热,在校园溜达。不知谁告诉我,开水灶旁有个澡堂,今天2点后开门,我欣欣然去,结果只有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他很大方,和我交谈起来。告诉我,他叫元元,他爸在灶上做饭,他妈在学校开了个理发店,他在附近的村小上学,然后给我说起了学校的一些人和事,当然他是从他爸嘴里听到的。我初到大荔,只觉得这小孩大荔话说的有趣,叙事清晰,不觉聊了很多,他最后竟对我说“叔,我一看你就是个好人”,吓我一跳,不过这句话也让我铭记于心,时时提醒自己要当一个好人。以后的日子,和这一家人也多有接触,一直保持着很友好的关系。

只是可惜,吕师还是走的有点匆匆,听说季老师追悼会的那一天,他还在场,好好的,怎么说走就走!还记得炎炎夏日,家属院门口,他坐在一把小椅子上,敞着短袖,露着背心,摇着蒲扇,眼睛盯着一个个出出进进的行人,遇到陌生人,他会很严肃的盘问,一本正经不亚于公事公办的警务人员。有时和我们聊天、辩论,他常常有点悲观,叹一口气,面容严肃,即使笑,也带有点涩味。他的生活负担相对我们比较重,毕竟两个孩子要养,妻子也是临时工,他心气也高,我觉得他属于一类有志难酬,怀才不遇的人物,没办法!时运如此,人不得不向生活低头呀!

逝者已去,生者还要活下去,现在想想,郑板桥的“难得糊涂”颇有道理,人生不过是一个过程,不论是工会主席,还是普通工人,只不过角色不同,每个人既是演员,也是观众,有些事看破了,也就看淡了,有些人看不透,也就忘了吧。戏完了,剧终了,一切都化作了云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夜莺2517阅读 127,764评论 1 9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8,615评论 28 53
  • 兔子虽然是枚小硕 但学校的硕士四人寝不够 就被分到了博士楼里 两人一间 在学校的最西边 靠山 兔子的室友身体不好 ...
    待业的兔子阅读 2,668评论 2 9
  • 信任包括信任自己和信任他人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失败、遗憾、错过,源于不自信,不信任他人 觉得自己做不成,别人做不...
    吴氵晃阅读 6,233评论 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