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刚从设计转过来的产品新人,在老大的日常压迫并亲历产品与研发互夯的过程中,我在成长及反思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及补足之处。那么,从我们目前已经上线的产品迭代中说起吧。
收集需求
需求来源及种类有很多,首先,运营方一般会提出一些产品使用上的改善及营销活动需求。产品方主要针对产品功能的完善,如果平台已接入数据埋点功能,可以追踪一些重点数据并提出改良方案,如落地页推广的转化率提高(事件序列:落地页—>注册页—>注册完成),订单转化率提高(事件序列:商品详情—>提交订单—>支付页面—>支付完成—>确认收货)。这些转化率的提高将直接影响推广成本的投入产出比,促成交易的达成,减少潜在客户的流失。在我以往的工作中,就曾经通过优化一些页面的设计,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按钮变化,也可能会影响页面的转化率。如果在页面优化中不确定采用哪种方案,可以采用AB测试比较出最优方案。哈~~好像扯远了点。除此之外,需求来源最重要的当然是用户反馈,因为产品最终是服务于用户的。
分析需求
面对大量席卷而来的需求,像我这种产品新人很容易就被牵着鼻子走了,此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思考表象下面的本质需求。比如,有些功能需要耗费大量的开发人力和时间,其实只是服务于一小部分受众群体,那么这是费力不讨好的。再比如,有些功能做成自动的可以省去开发以后花大量零碎的时间去手动操作。所以,分析根本需求可以从投入产出比、核心用户群等角度去考虑。
合理排期
排期不合理,会加重开发和测试人员的工作量,长期的加班熬夜会严重影响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产品和开发的关系紧张。当然,很多时候产品经理也是受到上级压迫,接到一些紧急派下来的任务,此时你也要理性对待,向上级说明当时的情况,如果确实需要紧急上线,一定要适当的安抚人心,避免人员流失影响工作进度。因此,合理的排期一定是要经过需求方、产品方、开发及测试方坐下来共同协商决定完成的,切不可单方面的强加给对方。如何进行合理排期,我自己班门弄斧总结出如下两点:
第一,确认需求优先度。将所有需求进行排序,然后将相应序列号在下图中对号入座,越靠近左下角的需求优先度越高,我觉得这种方法对于一些小公司在开发人手有限的情况下比较适用,即在较短时间内开发最为紧急的需求。
第二,确认开发时长。在所有需求排列好优先度以后,将需求拆分成尽可能小的开发任务,以工时为最小单位,估算出每项任务的开发时长,假如迭代周期为1个月,那么将1个月换算成工时,如21天=21x5工时(除去每天午休上厕所所剩余工时)=105工时,这样合理的排期基本做到八九不离十了。然而,以上都是提前预估的理想状态,项目负责人为了确保任务如期完成,可以采用敏捷开发之燃尽图进行日常的工作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