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和遗憾是同一件事——再见科比

这是高藤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写给科比。

「 This is for you. 」

前几天被“科比追悼会”、“乔丹哭了”疯狂刷屏,才又有了写文章的动机。上个月底,科比离开的那天,我太难过了,想写点什么来表达压抑的情绪,生生涩涩写了半篇,无奈文笔实在有限,搁置了。想想上一次正经写中文,应该是初中吧 ... (小时候没乖乖学习)。职业病作祟,杰西又要开始讲道理了:写作老师亲测,语言习得中输出的重要性,能读、能听、能说,但只要一阵子不写,中文写作能力就严重退化。写作不动笔,光靠动脑和动嘴皮子是无用的,勤写吧!倒是因为教写作的关系,“被动”提升了英文写作能力,小小庆幸一下。

可能因为创业后,高强度连续工作了很长一阵子,春节假期开启,我的抗闹钟干扰模式也自动开启了。平时工作日7:43am的闹钟,假期后忘了关,但每天闹钟都叫不醒我,可以径直睡到10点...唯独那天不知什么原因,闹钟刚响就醒了,迷迷糊糊开手机,屏幕太暗看不清,调亮却又太刺眼,只好睁一只闭一只眼努力在半醒中适应亮度。

惯性先点开微信,快速读了一些学生群里的消息,大多是Cameron和Sean给学生发的语料和留言,这时已经多醒了一些。再点开朋友圈,随意向下翻动了一些,想看看疫情有没有新进展,毕竟那段时间疫情牵动着每个人,它正在极速爆发期,也许上午确诊1000多例,下午就能飙升到2000+。然而没多久,就看到了“天哪”两个字,是学生家长发的,本能地被这种感叹式的文字吸引,好奇点开了配图。

原来朦胧中人的反应可以变得很缓慢、很割裂,像电影慢放。我还能清楚记得当时,看到的不是一张完整立现的图。我首先看到了Kobe争球时的那双眼睛,那是他在比赛时一贯的十分具有侵略性又坚毅的眼神,他似乎志在必得;接着,看到飞起的篮球;下一秒,Kobe Bryant、helicopter、basketball、crash,标题里这些字眼散落地进入我的视线;最后,看到了“dies”。不敢相信,清醒了。飞速读了正文,我能感觉到自己那一刻眉头紧锁,神情凝重。第一反应这别搞错了吧,假新闻吧,毕竟对于时有的fake news我们应该见怪不怪了。急迫地继续往下翻看,大清早朋友圈不多,但仍然看到了一些。我在心里一边祈祷着noooooooo,一边飞速去微博。

最终还是确认了。

那时是2020年1月27日上午7:49。

那一瞬间的感觉太不真实了,太魔幻。我麻木瘫软地躺着、失焦地盯着屏幕,很快心痛的感觉袭来,像一辆车径直撞在胸口上,喘不过气,眼泪随即淌下来。不懂,为什么是他?怎么可能?那一刻脑中只有这样感性而低级的表达,怎么可能?昨天还在微博看老詹超过Kobe成为NBA历史上第三位总得分最高的球员,科比也在社交媒体上对詹姆斯不吝赞美鼓励的言辞。他的离开,让所有爱他的人都心碎了。NBA联盟里的那些硬汉们,退役的现役的,都流泪了。

有些人似乎生来注定要成就伟大,当你回头看他的经历,无一不彰显着传奇。童年经历了排斥和孤独,他用勤奋和沉默回应;高中时期就开始书写奇迹,并跳过大学直接进入NBA;惊人的单场81分,职业生涯最后一战狂砍60分;为洛杉矶湖人赢下了五枚总冠军,20年一人一城忠于紫金;他坚信努力胜天,你肯定听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也一定听过传奇的曼巴精神,从不退却,从不放弃,从不逃遁,忍辱负重,在困难中创造奇迹。看他少年时与现在的容貌,似乎岁月在这位已有4个女儿的41岁中年男人身上没有留下太多痕迹,仿佛他还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异乡少年,在1996年的NBA选秀大会上扬着头、带着他那极具感染力的标志性的笑容说:我,科比布莱恩特,决定要把我的天赋带到NBA!

这个男孩在1996年NBA选秀第一轮第13顺位被黄蜂选中,

随后交易至湖人,开始了他传奇的职业生涯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从傻小子变成了legend,乐观的笑容没变

这二十年,全世界的男孩女孩们,看着他在球场上拼命,看到他坚毅不屈服的眼神,看着他像一个战士那样扛着破碎的身体去战斗,一次次倒下,一次次站起来。这些男孩女孩们,也从童年走向成熟,从少年走向而立,从而立走向不惑。他的故事和言论一直在激励着年轻人,激励我。他让这个世界有温暖的爱、有积极的力量、有坚持下去的理由。他让我知道真正的梦想不是光鲜的,而常常是疼痛又折磨的,当你想放弃、觉得自己无法再继续了,却还是义无反顾的坚持下去,这才是真正的梦想。

直到现在我还不能接受,那个在我的青春中一直都存在的人,就这样走了。科比这短暂的一生活得太过于鲜明、深刻、曲折、伟大,对所有爱他的人来说,这样的逝去都是难以接受的,像乔丹所说:

“ When Kobe Bryant died, a piece of me died. 

And as I look in this arena and across the globe, a piece of you died.”

没有遗憾的青春是不存在的。

青春和遗憾对我来说其实是同一件事,

只是人们面对相同经历时的不同感受罢了。

年少以为青春永恒,后来却发现青春就是不断地告别。

我青春记忆中的一部分,随着Kobe走了。

再见。

.

.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