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有声的呼唤

三天时间我读完了这本“畅销榜首”的小说,故事不长,内容却是很多。我一直是不太喜欢那些所谓的“畅销榜前十”“美国《纽约时报》极力推荐”“全世界都在读的疯狂读物”之类的图书,太过喧哗过于功利,脱离读书阅读本质。然而这一次我觉得我错了,《无声告白》值得我们去品味思考。

大到民族融化种族歧视,小到家庭父子儿女伦理关系家庭教育,一个初出茅庐的作家能有这样的深度与文笔,令人惊叹。大的种族歧视等问题我们不多谈,家庭关系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特别是子女的教育问题。小说中最为尖锐的一点就是父母的期望与子女的想法之间的矛盾。很多家长都会“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这是人之常情,还有更多的人把自己的理想扣到子女身上。

望子成龙的龙不应该是家长自己心中的龙,望女成凤也不应该是家长心中的凤。龙和凤的样子,应该让孩子自己选择。

很多父母以为自己很了解孩子,其实恰恰相反,他们什么都不知道。父母眼中的孩子往往都是他们心中“我觉得是”或者“他们应该是”的样子。更有家长把自己的影子套到孩纸身上,希望孩子能够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愿。我们的主人公玛丽琳很显然就就是把自己的“医学梦”套到了莉迪亚身上。而莉迪亚为了留住母亲,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一直按照母亲规划的路线活着。当她发现自己一无所有,发现自己一直是为别人而活的时候,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也就不足为奇了。里面有很多很多的细节讽刺了这一点。

现在,莉迪亚怒视着他的父亲,他却正在朝她微笑--因为她拥有那么多的朋友,而他能够记住她们的名字。像狗一样,她想,狗需要朋友。

是的,狗需要朋友。父亲因为自己从小没有朋友受到歧视,就把“朋友”“友谊”一类的东西强塞到莉迪亚身上,大概詹姆斯需要的只有是个听话的“狗”,不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好好听话就好。

玛丽琳皱起眉头,但还是铲起了一勺通心粉。“问问你老是,你能不能多做些题,多得学分,”她说,“你不会想停留在现在这个层次吧,你那么有潜力......”

最能刺痛我的就是这句话“你不会想停留在现在这个层次吧,你那么有潜力”。无数的父母都会拿这句话来压迫我们,其实这就是道德绑架,我们不敢辜负他们的期待,我们害怕他们失望的眼神。他们根本不懂得子女实际想要的是什么,心里想的是什么,一味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培养”子女,是的,养狗一样,他们只需要一直听话的狗就好了。

小说中的姊妹兄弟的关系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三个子女当中,莉迪亚最受重视,父母的爱都在她身上,她的任何事情都是詹姆斯和玛丽琳的大事;内斯是最渴望被重视和表扬的,他很优秀,虽然父母不理解他的“航天梦”,可是他还是在坚持,最终被哈佛录取;汉娜是最可怜的,她几乎是一个透明人,她已经习惯了被忽视,习惯了躲在角落默默地独自玩耍。莉迪亚和内斯的关系是矛盾复杂的,一个爱着自己的哥哥舍不得他离开;一个喜欢妹妹却嫉妒她总是得到父母的关注与赞扬。他们一直在互相伤害,他们都明白这个家庭的矛盾与问题所在却有无可奈何,他们理解彼此的痛苦却又为了为了留住对方而彼此伤害。父母的区别对待是造成这种结果最大的诱因。一个得到了承受不起的爱,一个渴望爱得更深些。父母偏心是常常有的,重男轻女在某些地区仍然是常态。我们可以更喜欢某个孩子,但是我们不能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太厚重的爱与期待他们承受不起,而缺少关爱又会令孩子心生妒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帮你读书系列《无声告白》 全书15万字,本文5300字,帮你节省阅读时间10小时 《无声告白》是伍绮诗耗时六年写就...
    fe3654babd41阅读 2,153评论 1 5
  • 风吹乱了整齐的头发 雨水拍打着身体 眼泪无情的坠落 我走在陌生的人群中 看不到昔日的景物 生活在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
    xiao嫣阅读 422评论 0 1
  • 亲爱的姑娘你好: 接下来我们的交谈是十八vs三十二,你不知道我后来整理成了这封有意义的信给你! 一个大一半年的妹子...
    楼台花舍阅读 243评论 0 0
  • “少则得,多则惑”(31) 这两天,遇到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师,退休后又来支持一所学校并担任校长,他敬业的状态让我非...
    周安柱阅读 155评论 0 0
  • 晚上做梦梦到家里大片的桃花,开得好美,就想回去看一看,其实就是想家了。出门在外,偶然听到的一句乡音,见到一簇和家乡...
    一粒红尘huhu阅读 533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