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是臧淑江老师今天在“朋友圈”问我们广大'在圈”朋友的问题,或更是问我们小麦育种人的问题。当然,臧老师提出这个问题,我估摸他不是非要我们回答“会”、还是“不会”,而是要“带出”他接下来的这句话:“会种地是小麦育种的基础!”
如下图——
没的说,就像是臧老师所说“会种地就是小麦育种的基础!”
本来我一直有这样的话题想说,但总不知道从哪儿“下嘴”,今天是臧老师招惹我了,我借着臧老师的“话茬儿”,顺便将这“小麦育种的基础”之事说一说。看似我这“说一说”是说给别人听的,但更多的还是说给我自己或我们的!因为,虽然我知道“种地”的重要,但我、我们在这两年里却还是吃了不少“不会种地”的亏。譬如,造墒播种没有很好的执行,整地前没有坚持防治地下害虫,地的设计没有预留足够的做埂空间,导致浇水冲苗伤苗严重,以及人工播种过于不均匀,种子成堆、苗成撮的现象明显等,甚至还有同一套产量比较试验浇水时间却有间隔几天的问题……
种地就是这样,只要“种地人”事先准备工作做的不好,或根本没有按照规矩去准备、去做,当问题出现了也就什么都晚了,想要补救问题的措施少、效果差!所以,在没种之前、问题没出现之前,我们的准备工作或是“意识”就都非常非常的重要!每项工作大家都知道没用,具体落实到谁头上去具体实施才是关键!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蔡旭先生还在世时,他不仅强调和关心杂交组合的配制和后代选择,同样也关心育种试验地的种植与管理、甚至给我感觉是他老人家更的着急上火,乃至是发“火”,很多都是“发在”了试验地的管理不到位和不该出现的问题上。现在我们很多育种试验地的管理和地力比不过蔡旭先生当年的管理和地力,但我发现,对此真正着急上火或是“发火”的不多、较劲儿的也很少……这可能就是我们当下育种效果不好的部分原因,或主要!
相对来说,我们现在的育种试验地在别人看来就已经不错了,但很多时候,我们产量比较小区中同一个品种在不同重复里的表现还是差距很大,甚至不敢将其产量数据平均,因为数据“平均”后,就什么都不是了,可能有些东西会遭到“冤枉”、遭到淘汰… …这样的产量数据就是有在高级的计算机或软件你敢让它帮你分析吗?它分析出来的结果我们又敢相信吗?材料进了产量比较试验已经不是闹着玩的事儿了,可地力不匀,管理跟不上,光靠我们在本子上这里注明“出苗不好”、那里写上“水没浇好”或“被虫吃了、鸟弹了”是不能够将好的品种鉴定出来的,也更不能帮助我们分析产量数据的问题。所以,没有别的招儿,把地种好是唯一最可靠的措施!
我们都知道,均匀一致条件下材料的表达才是最真实的表达,也才是我们想要的表达,这样的表达才有意义、才会令我们选择效果明显;相反,条件不一致,材料的表现到底是基因型的贡献还是环境条件的“恩赐”我们很难弄清,这样的选择也就失去意义了。特别是那些赶上地力不好、管理不好、或出苗本就不好的穗行材料,就真的成为了“倒霉蛋”。一个两个材料赶上了这样还好,一旦这样的“倒霉蛋”多了,那我们再好的组合、再好的设计或再高的选择水平可能都会变成“白搭”。如此,一年两年、三年五年,长此以往,您能够育成品种才怪呢!
就像是我在臧老师那里“留言”一样——一些人会说,我不会管理,我可以找农民帮我管理。而我要说,您别介,因为那样可能更糟!农民种自家的地行,管我们育种试验地肯定不行!因为我们不是为了多打几斤粮食而种地,我们是要不同材料在我们不同措施干预下正常表达;爱惜每一株、每一行材料,尽量不让它们“输在起跑线”上,更不让它们因为我们人为的失误而中途夭折,等等这些也只有当我们真正懂得了育种是怎么回事儿时,我们才能够有真正的体会、才能够在自发自觉的状态下去上心、去较劲儿,去把地种好!
小麦育种不难,种地不难,但二者加在一块弄好却不易。当蔡旭先生晚年一个劲儿和种地较劲儿时,说明蔡旭先生比我们更明白了育种、明白了育种是怎么一回事儿!到了今年,我做育种正好40年了,40年我才刚刚明白了一点点育种与种地和“种好地”的关系。40年,是我小麦育种的开始,我们除了应该也了解一些较高级的转座子、启动子和FHB1是怎么回事,或有什么重要作用外,会种地、种好地也时时不能怠慢,因为它们都共同决定着小麦育种能够走多远、和过程中的效果如何。
所以,臧淑江老师才问我们:您会种地吗?
所以,臧淑江老师才告诉了我们:会种地是小麦育种的基础!
选择继续调整
小麦生育后期浇水为什么“不一样”的要求?
小麦生长发育图
亲录视频 | 小麦杂交技术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