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年轻的时候是个戏迷,以前在家里高兴的时候就会哼上一两曲。
有一次,不知道外公是从哪里弄来了一把二胡。那把二胡刷着新油漆还蹭蹭发亮着,底部安着一个小竹筒,其中一面用蛇皮封实着,上头有着几个长得像放大版木头钗子的轴,还配着一把类似于小锯子似的弓子,上边绷着几根灰白色细线似的长弦。外公很宝贝那把二胡,时常用抹布把它擦拭一遍又一遍,生怕它落灰了。
自从有了这个二胡,时不时的就能看到外公坐在二楼屋子里拉着戏曲儿。有时候我就会搬起小板凳坐在外公旁边,看着外公一手拨弄着琴弦,一手拿着弓子在弦上来回摆动着,二胡便会发出美妙的乐曲声。偶尔一两次,二胡的音调不准了,外公便会放下手上的弓子,转动几下琴轴,随后继续陶醉在二胡带来的音乐中。兴致上来了,外公还会唱上一两段。
看着外公如此的陶醉,这让当时的我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心。我也想要试试,便要外公让我玩会儿。外公舍不得将他的宝贝让我糟踏。有次,我趁着外公不在家,便偷偷的拿起二胡,学着外公的样子摆弄着二胡。二胡发出特别难听的声音,就像是木头蹭到地板的刺耳声。我嫌弃这声音,便把二胡放了回去。
外婆有时候会在我和几个弟弟面前埋怨外公经常坐那儿拉二胡。我和几个弟弟有时就会调皮的把外公的二胡藏起来,不让他拉二胡,但每次外公都能找到。
有次不知怎么的,外婆发了好大的脾气,便气冲冲的走到外公面前,指责外公整天就只知道拉二胡,也不管家事,不务正业。便生气的将二胡摔了。从那次之后,外公就再也没碰过二胡,我再次去拿二胡的时候,上面落满了灰。
2
我第一次接触戏剧的时候大概是两三岁的样子。那时候家里还是黑白电视机,只有到晚上7点左右电视机才能收到信号,这才有几个频道可以看看节目。老家的风俗在办丧礼的时候会请个戏班子,到主人公家里唱一天戏。那个时候戏剧还很流行,平时大家的娱乐节目也是甚少,于是看戏便成了大家少有的娱乐之一。
那次,不记得是去干什么了,在回来的路上,刚好有一家搭着戏台子在唱戏。外公就兴奋的对我说“走!我们看会儿戏再回去”,外公就急急忙忙的拉着我过去看。台下很多人,我站在满是腿的空隙里听着敲锣打鼓的声音,踮着脚使劲的往外探,急切地想要知道外边发生了什么。我就跟外公闹,外公便把我举起来,于是我就坐在外公的肩膀上看戏。具体表演的什么情节我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台上那个穿着背带彩旗戏服的男人用长袖一挥,黑脸就便成了红脸,再一挥又变成了白脸。时不时的来个后空翻,又或是拿着兵器在那儿耍把式。边看边想着:这个人太厉害了!
以后,村子里谁家搭台唱戏,我就会跑过去看戏。那次我去的早,便占到了一个好位子,就在台子边边的最前排。其中有个女戏员唱得很好,我特别喜欢听她唱戏。印象里她头上梳着别致的发髻,穿着刚好合身的戏服,脚上踩着一双绣着似玉米须般装饰品的绣花鞋,走起路来鞋上的“玉米须”一颤一颤的。
我看着她时而迈着小碎步转个圈儿,时而翘着兰花指比划着,又或是微微颔首,半遮半掩故作娇羞的模样。唱到“伊呀呀呀呀呀....你这厮怎可如此无礼!”的时候,便将戏服的里袖甩了出去,用那双化着浓厚眼妆的眼睛瞪着另一个戏员,扮作生气的样子。这时旁边的伴奏便开始敲锣打鼓、吹唢呐使整个氛围更加浓厚。
3
后来,不记得是邻居家的谁宾天,便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搭了个台子。家里一楼中间的屋子当时就借给那些表演的戏员化妆打扮。
我看着她们在那对着镜子描眉勾线,心里既好奇又害怕,便跑出去问外婆她们在干什么。外婆说她们在扮眜(mié )子,等会出去上台唱戏。而后我又跑回去继续看着她们在那化妆。等她们都出去了,只有我一个人呆在那儿,我便拿出上学用的铅笔、水彩笔,学着她们的样子在脸上涂抹着。又害怕别人看见,就急急忙忙的跑去厨房接水,把脸冲干净。
四月份家里给外婆办丧礼。还是延续了过去的风俗,请了乐队来唱一天戏,但表演的大多都是现代流行曲目,偶尔一两个戏曲都是假唱着糊弄过去,早已没了当年那股老艺术的味道。
4
有次跟朋友大Z去吃火锅,那家火锅店装修的像过去的茶馆。桌子、板凳刷着具有年代感的暗色油漆,窗户也是古典式的漏窗,处处都弥漫着旧时代的气息。
火锅吃到一半,大Z就一直盯着楼梯口,随后对我说“你回头看看”,我便侧着身子回头瞥了一眼。一个穿着背带彩旗戏服的男子,边走着边表演。时而变个脸,时而耍着把式。店里的顾客都被这段表演吸引住了,只有我一个人继续专心的吃着火锅。
表演结束后,我便问大Z:你还喜欢看京剧啊?大Z说变脸的是川剧,觉得这个挺有意思的。我随后语气冷漠的回大Z“这样啊!我不喜欢看这个,我老家有人过世就会表演这个。”过去常听人道“戏子无情”,现在想来哪是那戏子无情,只是这台戏太无情。
小时候以为这是在看戏,长大后才明白这是在看又一段人生的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