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大相关系数
1.1 Pearson相关系数
要理解Pearson相关系数,首先要理解协方差(Covariance),协方差是一个反映两个随机变量相关程度的指标,如果一个变量跟随着另一个变量同时变大或者变小,那么这两个变量的协方差就是正值,反之相反,公式如下:
Pearson相关系数公式如下:
由公式可知,Pearson相关系数是用协方差除以两个变量的标准差得到的,虽然协方差能反映两个随机变量的相关程度(协方差大于0的时候表示两者正相关,小于0的时候表示两者负相关),但是协方差值的大小并不能很好地度量两个随机变量的关联程度,例如,现在二维空间中分布着一些数据,我们想知道数据点坐标X轴和Y轴的相关程度,如果X与Y的相关程度较小但是数据分布的比较离散,这样会导致求出的协方差值较大,用这个值来度量相关程度是不合理的,如下图:
为了更好的度量两个随机变量的相关程度,引入了Pearson相关系数,其在协方差的基础上除以了两个随机变量的标准差,容易得出,pearson是一个介于-1和1之间的值,当两个变量的线性关系增强时,相关系数趋于1或-1;当一个变量增大,另一个变量也增大时,表明它们之间是正相关的,相关系数大于0;如果一个变量增大,另一个变量却减小,表明它们之间是负相关的,相关系数小于0;如果相关系数等于0,表明它们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数据挖掘导论》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图来说明:
从泛函分析的角度看,相关系数就是两个n维随机向量夹角的余弦值,取值都为-1~1,越接近1,向量夹角越小,两个向量的正相关性就越大。相关系数的公式其实也是向量夹角的余弦公式:cos(a,b)=a·b/(|a|*|b|)
当两个变量的标准差都不为零时,相关系数才有定义
皮尔逊相关系数适用于:
- 两个变量之间是线性关系,都是连续数据。
- 两个变量的总体是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的单峰分布。
- 两个变量的观测值是成对的,每对观测值之间相互独立。
- 应该没有异常值 (受异常值影响大)
为啥通常会假设为正态分布呢?因为我们在求皮尔森相关性系数以后,通常还会用t检验之类的方法来进行皮尔森相关性系数检验,而 t检验是基于数据呈正态分布的假设的。
转载:如何理解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 TimXP的回答 - 知乎
1.2 Spearman相关系数
Spearman秩相关系数是一个非参数性质(与分布无关)的秩统计参数,通常被认为是排列后的变量之间的Pearson线性相关系数,在实际计算中,有更简单的计算的方法。假设原始的数据, 已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记是在中的大小排名名次,是在中的大小排名名次,是x名次均值,是y名次均值,n为数据对个数。则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
斯皮尔曼相关系数适用于: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对数据条件的要求没有皮尔逊相关系数严格
只要两个变量的观测值是成对的等级评定资料,或者是由连续变量观测资料转化得到的等级资料,不论两个变量的总体分布形态、样本容量的大小如何,都可以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来进行研究。
1.3 Kendall相关系数
假设两个随机变量分别为(也可以看做两个集合),它们的元素个数均为N,两个随即变量取的第 i(1<=i<=N)个值分别用、表示。x与y中的对应元素组成一个元素对集合,其包含的元素为(, )(1<=i<=N)。当集合xy中任意两个元素(, )与(, )的排行相同时(也就是说当出现情况1或2时;情况1:>且>,情况2:<且<),这两个元素就被认为是一致的。当出现情况3或4时(情况3:>且<j,情况4:<且>),这两个元素被认为是不一致的。当出现情况5或6时(情况5:=,情况6:=),这两个元素既不是一致的也不是不一致的。
公式一:
其中C表示xy中拥有一致性的元素对数(两个元素为一对);D表示XY中拥有不一致性的元素对数。
注意:这一公式仅适用于集合x与y中均不存在相同元素的情况(集合中各个元素唯一)。
公式二:
注意:这一公式适用于集合x或y中存在相同元素的情况(当然,如果x或y中均不存在相同的元素时,公式二便等同于公式一)。
其中C、D与公式一中相同;
N1、N2分别是针对集合x、y计算的,现在以计算N1为例,给出N1的由来(N2的计算可以类推):
将x中的相同元素分别组合成小集合,s表示集合x中拥有的小集合数(例如x包含元素:1 2 3 4 3 3 2,那么这里得到的s则为2,因为只有2、3有相同元素),Ui表示第i个小集合所包含的元素数。N2在集合y的基础上计算而得。
公式三:
注意:这一公式中没有再考虑集合X、或Y中存在相同元素给最后的统计值带来的影响。公式三的这一计算形式仅适用于用表格表示的随机变量X、Y之间相关系数的计算(下面将会介绍)。
肯德尔相关系数适用于:
肯德尔相关系数与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对数据条件的要求相同,可参见统计相关系数(2)--Spearman Rank(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及MATLAB实现中介绍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对数据条件的要求。
参考:https://blog.csdn.net/u011089523/article/details/53056829
2、每种相关性的比较
2.1 Pearson相关与Spearman和Kendall相关
非参数相关(指 spearman和hendall)的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因为它们在计算中使用的信息较少。在Pearson的情况下,相关性使用有关均值和均值偏差的信息,而非参数相关性仅使用序数信息和成对分数。
在非参数相关的情况下,X和Y值可能是连续的或有序的,并且不需要X和Y的近似正态分布。但在皮尔逊相关的情况下,它假定X和Y的分布应该是正态分布,并且也应该是连续的(因此做spearman之前要做一些对数变换之类的尽量接近正态分布)。
2.2 Spearman相关与Kendall相关
在正常情况下,Kendall相关性比Spearman相关性更强健和有效。这意味着当样本量较小或存在一些异常值时,首选Kendall相关。
相关系数是测量线性(皮尔逊)或 单调(Spearman和Kendall)关系。
3、实战效果
在线性关系中,所有相关系数均为1。
在指数关系中,只有两个非参数相关系数为1或-1。 在对数关系中,结果与指数关系相同。
在对称的U形关系中,所有相关系数均为零
在所有情况下,Kendall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小于其他绝对值。 可以看出,肯德尔相关性比其他相关性更为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