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峰会机遇”,深化中亚合作

5月19日,中国—中亚峰会进入高潮,当天上午习主席的主旨讲话无疑是重头戏,受到外界广泛关注。这一重要讲话在中国—中亚合作方面传递出哪些信号,又描绘出怎样的区域合作蓝图?

一、翻开关系史上崭新篇章

建交30多年来,中国同中亚五国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需要怎样的中亚?

习近平主席在主旨讲话中给出了中国答案——世界需要一个稳定、繁荣、和谐、联通的中亚。

习主席的讲话既有方向性的战略引领,又有具体操作上的政策建议,是战略高度和政策落地的结合。中亚国家独立30多年来,一直在探索自己的道路。作为周边邻国,中国希望中亚地区保持稳定、繁荣、和谐、联通。这四个要素对中亚地区以及全世界都是有利的。

“稳定”一词之所以列在首位,在于“稳定”是繁荣、和谐、联通的核心基石。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一度陷入地缘政治真空,之所以能大体保持稳定,正是因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大国能够尊重中亚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其发展道路的选择,并且与中亚国家处理关系时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这与美国西方把中亚地区作为地缘政治棋子来操弄与利用存在本质区别。

二、描绘建设命运共同体路线图

在此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进一步阐释了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提出“四个坚持”——坚持守望相助、坚持共同发展、坚持普遍安全、坚持世代友好,引起广泛共鸣。

三、为合作指明行动方向

“加强机制建设”“拓展经贸关系”“深化互联互通”“扩大能源合作”“推进绿色创新”“提升发展能力”“加强文明对话”“维护地区和平”——展望中国和中亚五国未来发展合作前景,习近平主席在主旨讲话中提出八点建议,为中国-中亚合作指明行动方向。

峰会成果和习主席讲话向外界展示了中国始终奉行的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多边主义理念和坚定不移的和平发展道路。这些理念和做法得到中亚国家高度认可。

四、中国—中亚合作开启新模式

作为一大成果,此次峰会宣布正式成立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每两年举办一次,轮流在中国和中亚国家举办。下次峰会将于2025年在哈萨克斯坦举行。

从目前看,中国—中亚合作机制正朝着务实、高效的方向努力。它不仅仅是峰会期间的相互肯定和支持,也需要通过一件件小事、一个个项目,把合作的具体目标落实,共同推动中国和中亚的命运共同体建设。

总之,在元首会晤机制的推动下,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必将进一步加强和升级。“可以预期,未来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会全面扩展。”

中国与中亚国家之所以能紧密合作,并非来自人为的刻意推动,而是关系发展水到渠成的结果。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合作实际开启了一种新模式——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以发展为导向,以合作共赢为目标。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也将对国际社会应对共同挑战起到示范作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