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经常听一句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话从小学甚至是幼儿园直到参加工作之后都是长辈或是领导用来激励我们好好学习和努力工作的最常用的一句话。然而,哪怕是评价标准最为单一的学生时代,结果也并非像长辈们说的那样,中考、高考成绩名列前茅的人,不可否认他们一定非常勤奋和用心。但考600+的他们所付出的努力一定比考500+、400+的人要多吗?事实上,我那一届中高考全校前10名中没有一个人是晚上12点之后还在挑灯夜战的。
进入社会之后,更感到收入、资源的分配更和努力之间的非线性程度越来越大。首富王健林的小目标是“挣一个亿”,你的小目标是“挣一万”,难道他的努力程度有你的一万倍?15、16年的房价大涨,无数人感叹“房价一年的涨幅让自己十几年的工作积蓄化为乌有”,这里不去评论房价大涨是否合理,但为啥十年前就有那么一些人抓住了趋势,投资房地产,如今和没抓住趋势的人在资产上有了天壤之别?获得百倍收益的关键,并不是百倍努力。每个时代的高手都在利用社会和科技的底层逻辑撬动自己,实现跨越式的成长。借势而行,方能成为高手,实现跃迁;逆势而行,终将被碾作红尘!
“搜商”越来越重要
“智商”决定着我们的理解力;“情商”决定这我们与人相处沟通的能力;“财商”决定着我们运作财富资源的能力;而“搜商”,这个最近才进入公众视野的词,将决定着我们的知识紧跟时代的程度。不要忘了,在互联网信息大爆炸时代,变化最大的就是知识,谁能够获取到最紧跟时代发展的知识,谁就拥有了先机。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获取到有效的知识远比记忆那些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的“死知识”更有用。学习的目标是调用信息,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存储-整合-提取-运用”的四步法。同小学、中学时期的闭卷考试相比,今天我们的大脑联网着一个1万倍记忆量的云盘、享受着360倍速的网速,我们无法也没有必要记忆所有最新的知识,新的比拼是谁能够在百度、谷歌的搜索框中选择最高效的关键词搜到想要的结果。
在我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不会的地方,我都会先去网上搜索答案,基本上能解决80%的问题,剩下的20%问题我再去向同事们请教解决问题的关键词和关键方法,之后再回到网上进行搜索,这样既不过于打扰同事,也锻炼了自己独立利用互联网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于一些非常复杂的代码、定义,我都会把网页进行收藏,而不求一次性费很大功夫去强行把这些东西记忆下来。如果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我就先从收藏夹中去寻求答案。如果多次遇到相同的问题,那说明这个知识在我最近的工作当中非常重要,有记忆下来的价值,而通过反复应用之后的知识记忆起来也相对容易。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利用搜索,效率相对较高的学习方法。
从独立思考到联机的独立思考
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中学教育的问题,为什么现在的中、高考越来越不是“越努力,成绩越好”。为什么现在大家越来越看重“学区房”的价值,好学校就像一二线大城市一样,会垄断越来越多的优质学生,而相对弱一些的学校则再无翻身之可能?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在这里我只从一个角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现在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了,哪怕是中高考,每年的热门考点、出题思路也变化越来越大了。哪怕是经验最为丰富的老师,也没有办法完全靠一己之力,独立思考总结出“一招鲜,吃遍天”的方法。要想持续取得好成绩,越来越需要一帮经验丰富,功底深厚,乐于分享和交流的老师同一群思路活跃、热爱钻研、充满热情地学生一起在教和学的过程中不断交流、共享,持续迭代。“头脑风暴”的作用将不再适用于创业公司中,在解题经验的总结中也越来越有用武之地了。因此,名校中聚集了最多的优秀老师,也聚集了最多的优秀学生,他们在一起就可以出题、解题、讲题、总结这样的正向循环,最好的捕捉当前的考点动向。自然,这种正向反馈效应一旦形成,就像滚雪球一样,名校成为了诞生优秀学生最多的地方。
我自己对此是有深刻体会。我初中三年是在一所二流初中就读的,三年时间非常努力,再加上老师格外器重,我成绩一直是年级第一名,尤其是数学成绩。但是,初中三年参加了多次全市的数学竞赛,却都无功而返。后来我成功通过中考考进了武汉市排名前十的一所省重点高中,在这所高手如云的学校里,考第一基本就和我无缘了,但基本上能够在前部梯队。高二的时候,加入了数学竞赛小组,在这个小组中我的能力从始至终都是中等水平,但每次去参加全市的数学竞赛,就像去“练习一下”轻松容易,题型基本上老师都针对性的讲过,基本上全组的人都能轻松拿一、二等奖。后来去参加全省的竞赛,难度大一些,但像这样的组里中等水平的选手,也拿了一次二等奖和一次三等奖。实际上,从努力程度上看,我初中可能还更努力一些,但从收益上看,明显高中要好于初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觉得就是在初中的时候,优秀的学生太少,形成不了一个数学竞赛小组像高二那年一样每天下午进行竞赛培训和交流,老师也没有足够精力去针对竞赛为我们进行培训。概括起来,初中时是完全独立思考自学数学竞赛,高中是联机的独立思考外加行业内前辈指点。借势而行,我也沾了“高手”的光,努力程度没有大的变化,但取得的效果有了跃迁!
在实际工作中也是如此,去年自己有一段实习经历,在里面三个月的时间里,感到比较压抑,主要是工作的时候同事们之间很少进行讨论和交流,大都是各忙各的。后来,在正式找工作的时候,放弃了这家公司给的高薪offer,来到了我现在的这家公司,虽说薪资没有之前高,但明显能感到公司所采用的敏捷迭代的项目管理思路是当今时代的潮流。更重要的,每天工作的时候,大家的任务都是有交集的,会有激烈的讨论和交流。我相信,在这样的团队中迟早会有进步,迟早会实现跃迁!
我清楚的记得在高中学量子物理的时候,老师讲到“电子只能有几个固定的能级,吸收能量之后,会突然从一个量级跃迁到更高的量级,不存在中间状态。”放大到个人和时代的关系也是如此,那些能脱颖而出的人,不仅仅是通过努力,他们敏锐的提前“占位”到这个时代上升最快的“火箭”,默默的吸收能量,吸收时代、科技红利,在某一个时刻突然实现跃迁,同那些没能跃迁的人彻底拉开差距,这恐怕就是真实社会最让人觉得可怕的地方吧。不过,也不必过于害怕,就像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所说“这是最坏的时代,这也是最好的时代”,跃迁的机会总会有的,只要掌握恰当的方法,最大程度成长,总有一天,跃迁的机会会属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