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边疆治理各方面全过程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下午就我国历史上的边疆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关于边疆治理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做好边疆治理各项工作,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

       党的全面领导是边疆治理的政治保障。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拥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与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在边疆地区,党组织深入基层,构建起严密的组织体系,能够有效地凝聚各方力量,协调各方利益。无论是在维护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还是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党的领导都犹如定海神针,确保边疆治理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稳步推进。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确保边疆治理的正确方向,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边疆地区各级党组织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一以贯之同党中央精神对标对表,并落实到各项规划、法规、政策、项目的具体谋划和实施中。

       党的全面领导促进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边疆地区往往是多民族聚居之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短板。然而,边疆地区又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党的全面领导下,边疆地区可以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党在边疆地区大力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地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边疆地区的交通、通信等条件,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促进边疆地区与国内外市场的对接与合作。例如,一些边疆地区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资源,在党的政策引导下发展旅游业,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党的全面领导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边疆治理不仅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更关系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党的全面领导在边疆治理中的深入贯彻,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党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与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情感纽带与文化认同。党的干部深入边疆民族地区,了解群众的需求与疾苦,积极推动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事业的发展,努力缩小边疆与内地的发展差距。在党的领导下,各民族如同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为边疆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党的全面领导强化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全面领导在边疆治理中的深入贯彻,为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保障。边疆地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要完善边疆地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边疆地区社会治理效能和水平。要加强边疆史和边疆治理相关的多学科研究,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为边疆治理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同时,要深化边疆地区改革开放,以改革开放增动力、添活力。要扬长避短,做强做大沿海沿边、内外联通等优势,探索和打造适合自身特点、行之有效的开放高地。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中,科学确定自身发展位置,提高边疆地区开放水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