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日期:2018年11月26日
农历:十月十九
星期:一
天气:晴
炜圣:6周岁5个月
系统读经周期:第107周
亲子读经人员:炜圣,炜圣妈
亲子读经内容:《易经》泰卦第十一、《少年儿童诗词启蒙》第91-100首。
读经班周期:第二期第十二周
读经班人员:炜圣、保坤、简钒、江赫、心妍
读经班内容:《少年儿童诗词启蒙》第四段音频;《成语接龙》下-(11-20页)、《八卦取象歌》、《分宫卦象次序歌》。
今天的读经班又迎来了故事会的课程,经过前两期的累积,这期的故事会感觉又进了一大步,互动性比较多了,故事的道理也给讲明白了,孩子们更是各抒己见,发散了自己的思维,真的是太棒了。今天分享的故事是《熟能生巧》,熟能生巧的解释: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熟练了,就能找到其中的窍门。以下为故事内容:
北宋时有一个叫陈尧咨的人,他射箭的本领十分高超,没有人能超过他。因此,他非常骄傲。
有一天,陈尧咨在练习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见了,便放下担子,在旁边观看。陈尧咨一连射出了十支箭,有九支都射中了箭靶的红心。他傲慢的抬起头。这时,他发现老翁只是微微点了点头,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陈尧咨不禁有些生气,他不客气地问:“你看我的箭射得怎么样啊?”老翁不紧不慢地回答:“我看也没什么奥秘,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一听大怒:“难道你有更高明的本领吗?”
老翁微微一笑,拿出一个装油的葫芦放在地上,又拿出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然后,他拿起勺子从油篓里舀起一勺油,手腕一抖,勺子里的油形成一条细细的油线,穿过铜钱中间的方孔,准确无误地进了葫芦里,铜钱上没有沾到一滴油。然后,老翁说:“其实,我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只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
陈尧咨听了觉得非常惭愧。从此以后,他更加努力地练习射箭,再也不夸耀自己的本领了。
我把这个故事做了一个简单的整理,用思维导图画出来,再看着思维导图给孩子进行讲解。
首先根据故事大纲,给孩子们解释了什么是熟能生巧,这时孩子们还是不能够明白这个成语的意思,我就列举了他们生活当中的一两件事来说明:比如,写字,刚开始你们是不是不会写字,笔怎么拿的都不知道?现在呢?是不是已经会写字了,这个过程是不是从不会到会到熟练的过程?孩子们非常配合的互动,而且每个人都注意力都非常的集中,这个不是我要求的,而是他们自己想要去做到的。我们常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请问一下,为什么他会不集中呢?我们要找出根源,再根据实际找出合适的方法来处理,这样才能治标又治本。如果我们不懂得找根源,只是一味的压制、强迫,这样虽然一时看是有效果了,但也只是治标不治本。之前的故事课程孩子们的注意力就不集中,而且没有互动性,我只是一味的在讲道理,孩子们是被迫听课,如果换作是你,你会喜欢这样的课程吗?如果你自己都不喜欢,你又凭什么要求孩子来喜欢呢?所以我们要懂得反思,懂得换位思考,这样才能真正的找出根源,从根源入手去改变。
接下来是讲故事,我根据故事大纲进行讲解,并且是声情并茂的来讲解,还配上了动作,加深孩子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孩子们也很喜欢这样的方式。我记得以前去幼儿园上班的时候,园长讲过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她说,一个老师,你不会教不懂得教没有关系,因为这些是可以学习、可以累积的;但是一个老师,你一定要有爱心,一颗爱孩子们的心,这个是需要发自内心的,是无法学到的。我非常认可这句话,也一直在践行这句话。不管我教孩子什么,我都会一直不断的反思,我要教孩子什么?给到孩子什么?今天这堂课为什么不受欢迎?今后我要怎么改进?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的成长,才能进步。
最后是分享环节,我让孩子们来根据今天的成语来发散一下思维,说说自己做过的一些熟能生巧的事,强化熟能生巧这个成语,这样一来,孩子们对这个成语就可以说是掌握得差不多了。孩子们都非常积极的来分享,这一点非常的棒,愿意分享,会分享,这个也是在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分享就是成长,越分享收获越多,这也是我们育心一直在提倡的很重要的一点。
今天的课程到此结束,非常期待下期孩子们的精彩表现!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