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坚持使用罗胖的“得到”,今天他送了本《如何高效学习》的电子书,在赶往培训现场的路上看完这本书,觉得里面的确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于是简单整理此文分享给大家。
本书作者斯科特•扬是个十足的学霸,一年内便修完大学四年的课程,十天拿下线性代数。当然,如果不是学霸也没有资格写这种类型的书。整本书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学习,即如何使用整体性学习策略;二是提供了整体性学习的技术,通俗讲就是整体性学习的操作方法。
作者认为,从使用整体性学习策略来看,学渣距离学霸只有六步。一般情况下,我们大多数人普遍是机械式学习,对于知识的存储很像橱柜或者抽屉,需要什么就从里面取什么,不需要的时候就搁在那里。而作者觉得,知识应该展开平铺放置,就像晒东西一样。
具体的做法就是:先找出一个知识要点,即结构;然后在知识要点周围堆积相关的信息,最终成为模型;最后将这些点和信息用网络连接起来,形成高速公路。简单来讲,就是用各种网络将知识简单化。
下面是最重要的,即整体性学习的顺序。据说,学习完这六步,马上可以“学渣变学霸”。如上图所示,六个步骤分别为: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同时加着测试(测试其实一直伴随在整个流程之中),六个步骤缺一不可。如果缺少或者完成不好,信息就不能很好存储,当然学习也将注定失败!
关于知识获取,作者认为做好的方法有两种,阅读法和笔记法。阅读法即快速阅读,又可以叫做“笨笨阅读法”,这种阅读法是用手指指着正在阅读的部分,向前快速的移动。随着阅读速度加快,手指也移动越来越快。如果想进一步提升,还可以用各种颜色的笔画上重点,然后再在书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心得体会。
那笔记法又是什么呢?当然就是做读书笔记啦!因为做笔记法流派众多,但有一些核心的要点:用图表法建立联系、用箭头联系关系、将观点与图像联系起来、将冗长的文字说明分解成几个简单的示意图等。也就是要求,用最少的时间,尽可能多地记下要点。等到课后或者看完一个段落的内容后再进行具体的复习和比较。简单讲,就是要边写边画。
在理解知识阶段有几种方法可供选择,分别是比喻、内在化和图表。
比喻法要求先寻找需要深刻记忆的部分,然后在个人经历中寻找相似的事件,将其变成合适的或者不合适的比喻,最后重复上述过程,检查比喻不适当的地方。切记,第一个出现在脑中的比喻往往是最好的。内在化是将知识在你的脑中形成一个轮廓,只有自己能体会的、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嗅到的图形、文字或任何东西。图表是作者最为推崇的,简单来说就是用一些图将流程和概念以相关性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当然,哪种方法最为适合还要因人而异了。
拓展是在整体性学习中是真正的开始,它有三个拓展的方向:深度拓展、横向拓展和纵向拓展。
深度拓展要求在一个问题上深入研究。比如,我们在学习一个理论的时候,其实很难在上课的时候很容易就搞明白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每次下课后深入理解,加上不断的问题探讨,才能彻底明白。横向拓展是寻找每种知识与其他知识的联络,用自己理解的知识,将不理解的知识也完美理解。纵向拓展是要求我们将一个知识与另外毫不相干的知识连接起来,这点相比很多人都其实蛮难理解的。综上所述,其实拓展就是与其他知识联合起来,增加新知识使用的灵活性。如果你想再深度的拓展一下,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毕竟,只有与实际相互联系,这样才能将知识记得更牢靠。
每个人都不可能不犯错,特别是在不熟悉的拓展阶段,很可能会错误的去拓展。一般来说,我们纠错会使用测验、解决问题和完成作业,这样一般就可以啦。但是在作者看来,这知识学渣的方法。在学霸眼里,纠错不是简单找出问题并解决掉那么简单,还需要加上更深度多的学习。
首先要分清自己的错误是发生在哪个阶段,是拼写阶段还是概念阶段?将其解决后便可进入散弹枪策略,即将每一种类型的问题都做一遍,同一类的问题不要重复。当这些都熟悉后,适当地延长自己的学习时间,最好平均在每天上面。
我们每个人都明白,如果知识不应用在实际中,那就等于还给了老师。当然,绝大部分知识在实际当中可能并不需要。它们只会保留在我们的潜意识中,这种说法对嘛?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走出去,尽量多地接触社会上的各色人等,将高大上的理论变成能为别人造福的工具。
有一种非常棒的灵活应用技巧,是位叫费曼的诺贝尔奖得主发明的,总共有四步:第一步,选择需要深入学习的概念,在空白纸上写下概念。第二步,设想自己是老师,正在费尽口舌让一个毫无概念的学生听懂。将自己的解释记录下来,随时复习。第三步,遇到困难时,随时可以后退。第四步,看不懂、听不懂的东西,就将其转变成自己熟悉的领域,然后比喻着记。
当然还有测试阶段,不过因为在前面五个阶段中测试其实都在发挥着作用。我们在进行每一步骤时,都应该对其进行测试,以确保其准确性。这样才可以让我们的整体性学习策略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