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自身所处的环境,或者说漠视自身实际的现状,不能说获得了宁静,也许有少许,但更多的是对于看似平静而对于“宁静”的焦虑。
叔本华认为,为什么会感觉时间会越来越快,并不是由于宇宙规则的变化,而是人会遗忘导致的。我们遗忘了生活中平淡无奇的部分,仅留下一点点强烈刺激的记忆,在这样的记忆中,前后的关联几乎是一瞬间,于是便有了时光易逝的错觉。
前人用一家之言、用名留千史来获得类似永生的信念。但在否定来生的现在,为了有勇气活下去,应该秉承什么信念呢。
寻求“真理”,在我这个怀疑论者看来是没有结果的,可是为什么没有堕入虚无的境地,反而积极的找寻那不存在的“在”呢?可能是认为到弥留之际,宽慰并且缓解恐惧的是——一直在努力寻找——似乎给某种主宰者的回应。
于是,“平静”成了焦虑来源,没有矛盾冲突、没有痛苦,思维活动似乎停留在原地,刺激对于思考、毋宁说经验对于思考是如此的重要。但是“逃出”所处的环境,现实是不可能的,如果有可能那就只能是心理上的,而人的心理会规避羞耻、创伤、自卑等引起的某种结果,于是“获得了宁静”只是逃避现实世界的一种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