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大乔,今天是2021年3月20日,也是我参加365天演讲+写作打卡的第七十四天。今天我要分享的主题是《成长型思维》。
《新父母大学》课堂已经学习到了第五课,在课堂里老师逐渐给出很多关于养育孩子的干货,在我感觉反而是更难了!因为自己之前的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是错的,所以一下子要去改变之前的教养习惯,真的不容易做到,成年人的惯性已经形成,唯有从刻意的练习开始一点一点去践行吧!一直受卞老师的话鼓舞着,她说学习并不是容易的事,也不是件快乐的事,而是学会了才有快乐。容易做到的事也不会让人有所蜕变成长吧!但至少自己没有停留在原地,不批判不自责,接纳现在的自己,哪怕此次只学会一点点并且用心去践行,那也是值得开心的。
课程的开始卞老师分享了她的成长经历,从中看到了专注力、稳定性对于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同时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也一定要做到。成年人每天的可控时间真的很少,对我们来说可能坐下来好好看一个小时书都会是奢侈,要做好自己的时间管理,人生时间有限,把自己的精力放在重要的人和事上,比如陪伴孩子,比如自我建设!终身学习成长才是自己不被打败的法宝。从卞老师的分享里也看到了不断的挑战自我,自我超越的品质。人要想活的快乐,人生中一定要些困难和挑战的。又想到了上节课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还是同样的道理。
在课堂中有一个情境演练,是要给一反常态的,专注画两个小时画的孩子,做一个二级反馈的。老师点到我的时候,头脑一片空白,一时间语塞。课后回想才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以前的我很吝啬,一直觉得唯有批评才能让孩子更进步,变得更好!哪怕孩子已经做的很好了,还是会说别骄傲!回想自己陪伴孩子的这些年,正是因为表扬孩子太少了,所以才导致自己在课堂说不出来。我们总是拿自己的有限的思想去限制、打击无限可能的孩子。作为父母,我们把更多的夸赞给到别人家的孩子,往往把自己孩子贬的一文不值!
记得学习之初请教过卞老师一个问题,孩子经常不能自己做决定,哪怕想要做什么决定也会先看我的脸色,这让我自责、心疼不已,我不知道如何才能让孩子大胆、自主的选择和决策,哪怕错了也不要紧。今天我终于找到答案了,是因为太喜欢批评孩子了,不是批评真的有效,而是孩子害怕我了。久而久之,这种顺从会使孩子为了逃避批评,做事消极,变得懦弱了。如果我没有学习,真的太可怕了。
作为父母,我们都太吝啬自己的表扬。以至于我们的眼睛里只盯着孩子的缺点。以前常被同班家长夸赞儿子学习认真,不用操心。我回复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但是自理能力太差了!有时甚至当着孩子面也会这样说,我们总觉得这是在谦逊,其实无形中给孩子做了反面塑造。时间久了他自己也认为自己不会做家务很糟糕,是个没用的人。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耐心地帮助孩子,教会他,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直接批判。我们要相信孩子有自己的学习力,他能把学习学好,那他也有能力学会其他。别强化孩子的缺点,多表扬他的优点。积极的语言,才能塑造孩子正确的行为。而且我们要用事实说话,要有一双发现优点的眼睛。哪怕孩子即使是做错事,也要帮助孩子从挫折中学习到东西,轻松再次向前。
作为父母的我们,我和孩子他爸以前真的太看重成绩,看重那个分数结果,导致孩子学习很有压力,每逢考试,不管大考小考,都会不由的紧张,也给他自己注定了魔咒一般,平时单元测试都很优秀,但是一到期中期末,就肯定有一门出现失常,因为他爸每次都强调一定要认真考好!卞老师在课堂问:你们要一个学习成绩好的,还是要一个有学习力的孩子!……是啊,回想孩子除了学习成绩,其他体育、画画、动手能力……都比较一般,我们的侧重点太偏了,这是在害孩子!社会里拼的不是学历,而是学习能力!
作为父母该好好反思自己这种固定型思维模式了,这会限制孩子的成长!我们要关注的是孩子学习的动机和过程,而不是结果,给予这个过程更多的正面反馈,这才能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多用爱的语言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价值感,从而塑造他们的品质和精神内核。同时允许孩子有失误和挫折,引导孩子在挫折中学习成长。
成年人同样也要少限定自己,少给别人贴标签。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允许自己犯错,但别二过。从每次挫折中学习到东西,让自己不断进步。如果我们可以做到原谅自己,同样就可以原谅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为了让我们感受到爱和被爱的!每一个孩子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并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期待而活的。多对孩子表达无条件的爱和无所求的表扬,去给孩子不断的做正向塑造!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