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一缕阳光轻盈地踮着脚尖,悄然步入拥挤喧杂的19路公交车厢。
在人们世俗而焦躁的眼光中,它显得那么和煦动人,使我心间不由得生出一丝暖意。
环视整个车厢:扣着黑色鸭舌帽的青年慵懒地靠在椅背上,眼神中透露出不满,显然是刚刚输了一盘“王者荣耀”;几位挎着菜篮子的中年妇女,谈着菜市场里商贩的小气,家里孩子的种种叛逆不听话,个个眉头紧锁,似乎有数不尽的牢骚要发泄一通……
他们的眼睛里只有苟且安生,全然没有对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的珍惜,我不禁心头一颤。抬眼时,那缕明媚的阳光竟暗淡了几许,我也竟有了些许不安。
而片刻后,背后传来的一句稚嫩的童音使这不安霎时间烟消云散。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那是李白的《将进酒》,平时听惯了抑扬顿挫的男低音朗诵,这样纯净“无添加”的背诵便让我颇有新鲜之感。
那缕阳光渐渐变得暖和,似乎是轻柔的纱衣披在我身上。我鬼使神差地回头看去,是一个估摸着十岁左右,眼眸清澈的男孩。想来也是,我背《将进酒》时,也与他同样大吧,便又回过头去。
“爷爷,该你了,下一句!”男孩的声音再次响起。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显然是男孩爷爷的声音,相比男孩的清脆明亮,爷爷的声音饱含着苍老和浓厚的时间沉淀感,让人听去更为新奇。
“烹牛宰羊……”
“错啦!是‘烹羊宰牛’!”男孩大声纠正道。
“对,对,烹羊宰牛且为乐……唉,爷爷老了,脑袋不中用了,还是得多背背诗才行……”
阳光愈来愈温暖柔和了。
我看向玻璃窗,窗中倒映着两个截然不同的脸庞:一个稚气未脱,却充满灵动;一个布满皱纹,却精神矍铄。而那缕灿烂的阳光,不偏不倚地映在他们的脸上,焕发着勃勃生机……
那一刻,仿佛青莲居士唤一个小书童跨越千年来与我对话;那一刻,仿佛有一位老者轻轻拂去古书上积得厚厚的尘埃;那一刻,小书童和老者唤醒了我心间那片古人以杜康灌溉的田地;那一刻,古诗词的魅力,炎黄子孙古典文化的魅力就在我身边渲染开去,久久不能消散……
那一刻,即是永恒,我永远不想失去,也永远不能忘却。
……
车厢里依然充斥着网瘾少年的颓废,中年妇女的斤斤计较,但也留存着爷孙俩的诗和远方。
的确,在这个见惯惶迫疏离的时代,只有童真的孩子们没有一切世俗的烦扰 ,去无畏地追求真善美的梦想;也唯有经历风风雨雨的老者们能疏淡一切利益的羁绊,踏在光明的大道上。
但是,还有一类人,那便是身处尘世,却仍然能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人,他们的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还有一缕阳光在最光明的前方。
到站了。阳光依旧和煦动人,我披上轻柔的轻纱,踏着轻快的步子走回家去。
阳光这么明媚,我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它呢?
梦想这么美好,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实现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