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探

埭美

那天去埭美,被那些整齐划一,排列有序的几百座房屋震撼了。统一的花岗岩地基,合围的立柱和梁,复杂的榫卯结构。外墙下面至少三轮条石,自上为青砖。屋内隔墙挑梁以下为木板,以上编制的竹篾糊上泥,既减少了成本,又减轻了重量。进门一大块木板挡隔,当地人称为门厅,我问主人家用来干啥的,她说不知道,只知道原来是挂的一块匾额,至于写的啥,她表示不知道。从挡板两边进得天井,天井两侧是厨房、柴房、洗澡间、储物间,都小小的。中间是正厅,供着什么我并不了解,主人只是对我提出的“天地君亲师  位 ”表示了否认,她说的啥,我没听懂。门厅、正厅的两侧均是厢房,看来如果子女多的话就得另行起炉灶建房了。屋顶为燕尾脊,具有防风、抗震、避雷、分水流的作用,当然据说也寄托了“归乡”之意。因为没有门票,进门参观是主人盛情邀请,也顶不住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我跟着主人参观了他们早已闲置了的老屋。我还没问,她就告诉我,这房子除了屋顶和地砖是新换的,其他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500年了哦!她指指那繁琐的斗拱,无不炫耀地说:“看,几百年了都没事,很了不起!”我也感叹道:“确实!了不起!”她在门厅后,指着透过天井看到的一颜色绚丽有花纹的“燕尾”说:“那是祠堂屋脊,老祖宗留下话来,任何房屋都不得高出那个屋脊,你看,这两百多家没有一家高过它的。”后来我们去吃“锅边糊”,印证了主人家的话。“锅边糊”是福建这边的特色美食之一,做法和我们重庆的红苕粉煮汤相似,只是因为他们离海近,海鲜来得便宜,配料不一样而已。“锅边糊”老板家的房子建于70年代,40余年,从外观看和老房子相差不大,但是没有门厅和天井,实用性更强一点。吃过午饭,我继续在纵横的巷子里穿梭,遥想闽南人如何在这里繁衍生活……村子从外观看挺好挺新的,但是居住的人家却寥寥无几,大多买了楼房迁出了老屋,只有几家做生意和几个不愿住高楼的老人还在坚守,当然,还有一两家回归的年轻人,周末和空闲的时候回来住一住,比如其中一家。原本我在巷子里游荡,每到一家大门前就伫立一会,看看他们的窗是木制的还是石制的,猜想他们是富裕、殷实还是贫穷……走在宽宽的湖泥烧制的红砖铺就的大埕上,想象垂髫的孩子们赤脚奔跑嬉戏……恍惚间,海水特有的腥味似乎在鼻间回旋,耳畔是几不可懂的闽南语,直到我看到了那家的大门!他家的大门外挂了一块大大的稻草编的厚厚的帘,比门宽了许多,无论你在门前从那个角度都不能窥见门里到情形,恍然间明白,这家主人就是不想让人窥探他的生活啊!

是的,窥探!

我们何尝愿意让人窥探呢?古人是不是和我们一样,并不愿意让人窥探呢?我想是的吧!要不,他们不会有门厅,用一大块木板挡住视线了;要不,前两天访的永定土楼也不会选到如此深山老林!

被改建成民宿的土楼

但,也有人不怕窥探,比如菽庄花园的主人林尔嘉。林尔嘉子承父业后的1913建“菽庄花园”,成立“菽庄吟社”,盛邀当时文人墨客在园中观海、赏菊、吟诗、作画……林尔嘉逝世后4年,他的亲人将“菽庄”献给国家,这才成为今天游人如织的旅游景点。“菽庄”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时代,造就了它非同凡响到园林艺术和文化意义。藏海、补山、借景,设计巧妙而寓意深刻。我等凡人岂能窥破其中之一二?

补山
藏海
借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