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喜欢参加同学会吗?《太阳坐落之处》中的同学会似乎是高中人际关系的延续,只是更加浮华和虚伪,真是“他人即地狱”。但就像主人公们最终获得救赎一样,我们是否也应该把目光从外在转向内在呢?
同学会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是相互炫耀、攀比?是为了工作和发展寻求支援和引荐?是简单的叙旧?还是只为了一两个人才出席?有人说:“四十岁之前都不要参加同学会,因为过早的与他人比较只会让你对自己的信念产生动摇,去急功近利地追求结果。”这似乎是给《太阳坐落之处》中主人公们的一个很好的建议。
辻村深月的小说《太阳坐落之处》讲述了一群小城市的高中同学进入东京后举办的几次同学会上发生的碰撞,并由此引出对高中往事的回忆。过去的高中同学成了如今的当红女星,却在同学会中屡屡缺席,自然成了众人的谈资。每个人都想见到她,也有人为曾经见过成名后的她而洋洋自得;然而一切都是高中时代的结果,或者说在更早的时候已经注定。
相貌出众的半田聪美不甘于只做一个办公室粉领,业余时间她甚至会自掏腰包参加剧团的演出,因为她从没放弃自己对于演艺事业的追求;“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大概很适合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让她想要接触已经成名的同学KYOKO,但见到后她只是简单地说“我在这里表演”,没有任何低声下气的乞求,最终她赢得了KYOKO的尊敬。与她相反,里见纱江子相貌平平又自卑寡言,高中时只有贵惠一个朋友;虽然她的目标不是KYOKO,她却希望通过交往的男性提高自己的地位,竟然只是想压过自己唯一的朋友。然而她的自欺欺人只是在麻醉自己,当看到自己俘获的男人也是虚伪至极、只求利用自己见KYOKO一面的小人后,拯救自己的居然是自己一直看不起又高攀不上的唯一的朋友——“我帮你去揍他了”。水上由希是一个彻底的实用主义者,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为了那个幼年不能受到宠爱的自己;高中时做墙头草、只跟随小群体的中心,同时也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暗地里背叛,可以说是心安理得的虚荣,最后她如愿以偿和另一个虚荣的前辈走到了一起,也算物以类聚,她大概是不需要拯救的,她有自己的活法。唯一的男性角色岛间津太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执着——大把大把的花钱筹办一次又一次的同学会,只是因为空虚;曾经的他为了靠别人证明自己去追求由希,在工作上也因为较真而不受欢迎,但当上司肯定了他的工作时,他终于开始意识到平凡的自己也有价值,只是自己没发现罢了。曾经被称为“女王”的高间响子乍看实在不是一个非常光彩的角色,高中时为了争自己喜欢的男生清濑对甚至只是被他搭话的女生实行孤立,最过分时甚至几天将一个女生锁在体育器材室里,自然,她也依仗权力“剥夺”了KYOKO的名字——因为和自己重名;最终她也没能赢得清濑的关注,反倒失去了势力,毕业后工作也不甚理想。可是即使是这样,她仍然保持着一颗独立、高傲的心。当最终主人公们一一离场、读者们也了解了KYOKO为什么一直离席后,才明白之前所有的猜测只是一场误会。
辻村深月在这本书中把“叙述性诡计”运用到了极致。首先,读者必须首先了解的人物的名字里就藏着玄机:作者似乎希望读者混淆。为什么译者刻意保留了KYOKO这个名字?因为KYOKO既可以写作今日子(当红女星),也可以写作响子(“女王”),当叙事中穿插回忆时,读者就会想:这个KYOKO是谁呢?而同为SATOMI,可以是作为姓氏的里见(纱江子),也可以是作为名字的(半田)聪美,一个相貌平平、一个相貌出众,两者必然会因为名字被比较。所以如果不小心就会被作者误导了,但读完整个故事又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其次,尤其是里见纱江子和贵惠之间,故事情节真的是名副其实的一波三折,事实都难以搞清楚,遑论背后的心理,更别说两人之间居然心照不宣仍做出那种事,只能感叹人心太复杂了。
萨特说:“他人即地狱”,字面意思即是说如果过于关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恐怕要活得很苦恼,因为丧失了自由。根据拉康的理论,当婴儿与母体分离、认识到镜中的自我(小它)和与自己类似的他人后,会根据他人的目光和期待构建自我,而真正的自我是什么?很可能是虚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随波逐流,完全按照他人的期待过自己的生活。人总要经历一个它者焦虑、过于凸显自我的重要性、过于关注他人的目光的阶段,而这个阶段往往是青春期/高中阶段,而从小说中看出,即使过了十年,主人公们还是处于这个时期,直到与早就摆脱了这个阶段的今日子接触后纷纷离场,不再在这个别人的舞台上表演后,才摆脱了它者焦虑。可悲的是,现实中很多人一辈子都摆脱不掉。“你以为他人眼中的自己是真实的自己,但到头来他人眼中的形象只不过是他人的欲望,正如你眼中的他人一样。”高中里组成小群体、寻求集体认同、排斥他人获得优越感,不都是过于关注他人的目光吗?这样就会渴求浮华和虚荣,一旦不能得到他人的关注,就会痛苦甚至崩溃——就像EVA里的明日香。如何才能走出它者焦虑?应该像苏格拉底所说:“人活在世界上,要把关注的重点有外在转向内在。”换言之,不再为迎合别人而表演,而是随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愿望去表演。我想小说的标题《太阳坐落之处》中的太阳指的就是抛却了外人的目光的自我欲望,就像“女王”所说:“即使被困在黑暗中,太阳依旧散发光芒。”
这里不得不对男性和女性加以区分。拉康指出女性天生有空缺需要填充,而男性天生有掌控权力、和集体潜意识(大它)融合的能力和欲求;《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也详细的描绘了两性间思维模式的不同。这里的两性区分可能不局限于生理上,而且这些观点也没有任何性别歧视的意味——仅仅是不同而已。或许这些理论能够解释为什么女性更善于交流和社会化、却永远无法彼此理解,而男性能忍受独处、又懂得哲学和幽默。如同这本书细腻的心理描写,大概只有女性作家能做到;而女性之间的勾心斗角、对他人关注的争夺往往也让男性大开眼界。
借用清濑的话:“女人真可怕。”
以下是一年前刚读罢带着震惊写下的感想,希望通过两者对比能看出自己的一点成长:
太阳是谁?门又在哪里?--《太阳坐落之处》
「是不是还太早了?」;「没关系,我习惯了。」这中短小精悍又耐人寻味的句子到底需要多少人生阅历才能写得出来!
这又是一本让我看的如痴如醉的书!且不说复杂的人际关系、心理活动,解密似的剧情发展,意想不到的故事结局真的非常引人入胜,我打赌这种小说即使拍成电影都会大大折扣,因为复杂的心理活动不是外在能表现出来的。
写作手法上很像电影的分镜头,有时不用章节号,甚至不用隔行(还是买书好啊)就飞快的跳到下一个场景,让人“读”的目不暇接。而且作者在人物名字上也使用了诡计,重名、昵称让我开始都难以对号入座,不过好在最后都一一有了解释,作者的讲故事能力很好啊,看来好的故事是需要很多伏笔的。
情节上正如评论所说,本书没有奇幻的与死人对话或者谋杀,只是一次次高中同学聚会,大家共同回忆当时的关系和发生的一件欺凌事件。青春期的少年少女为了争夺地位和男女朋友,主动建立/被动依附一个个小团体,不停地发生碰撞。可喜的是通过与暗藏的主人公的接触,书中的人物一个个获得了升华,最终冲破了自己心中的“门”。全书围绕着一个日本传统神话即太阳神躲入岩洞最终被请出来,开头看貌似是一群人想把成为明星的同学请来同学会,实际上是明星同学以自己的真实破坏了原来同学间虚伪的关系,使她们走出心中的门。
每一章节对应一个人物。聪美和响子都是高中地位高却在现实中感受到落差的人,即使是高中的女王响子除了太执着和被人怂恿外也无可厚非;纱织子是一直被压抑却期待依附别人来炫耀给好友看,最后还是被好友接纳;由希就是标准的物质女孩,虽然人们可能很讨厌,不过这种真小人也很容易被人看出来,唯一没有走出自我束缚的就是她了;男配角真崎却只是一个肤浅的花瓶;岛津属于那种太自我的无聊的人,大概算是大多数男生的写照吧,甚至会为了办同学聚会出大价钱,甚至被评价为“视为生命价值”,可见人太好也不行啊,尤其是到了一种“超出常人”的程度,讽刺的是他居然会喜欢极其物质的由希,还好最后他看清楚了本质,此外这些默默奉献的人最后功劳还是能被看到的,作者也给他写了个好结局,作为高大上的清濑阳平的对立面,岛津就是被称为“阿宅”的人物吧。
本书最为出彩的就是第二章关于两个朋友的描写,从撕信开始我本以为是嫉妒,后来发现可能是误会,最后居然是讨厌被同情,真的一波三折。此外两个Kyoko见面的情节也非常戏剧性(女神也太正义了吧,应该描写下两个铃铃的友情),短短三个部分:你为什么要回来,为什么之前不邀请我,为什么不走出来,一切冰释前嫌。也可以看出女王总被当做第二和矛盾的心情。
总之作者的意思是坚持独立人格的人总会自己找到出路的,像Kyoko像聪美像女王,而软弱的人总需要依附别人,像纱织子像由希像岛津。
那么你有没有过分关注他人的目光呢?或者你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你是如何处理自我的欲望和他人的目光之间的关系的?欢迎回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