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花费三天时间阅读了两遍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读完之后倍觉相见恨晚,爱不释手地又花费一小时做了摘抄。
两遍回顾,三遍反省。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的“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打破了我一直以来的思维桎梏,重新带我领略成长路上的新风景。
这本书教会了我什么?
1.一切皆有代价
一切皆有代价,但是有的代价是特别值得的。
书中说,有的人在年纪轻轻时选择耗费父母半生的积蓄和未来发展的无限机会去买房,最终因为房贷的束缚和生活的压力导致自己不敢冒险、不敢拼搏,穷其一生变得碌碌无为;
也有的人,在年纪轻轻的时候选择安逸或薪水较高的公司,而不去或者不敢去考虑薪水低但是前景非常广阔的行业,丧失了未来的无限成就。
想想看,这两个例子是不是一直在我们身边上演呢?对照一下他们的职业发展和心智水平,确实比较目标短浅,确实不太会规划未来。
其实再想想我自己,我在大三的时候选择一边读书一边进入一家小型创业公司去工作,当时每月工资只有600元,基本不足以支撑我每月的生活开销。但是我在公司学到了关于写作的技能、关于人际处世的方法,这些为我现在的自由撰稿人是铺垫了基础的。
曾经不止一次我特别庆幸当时的选择。如果我当时看低600元的工作,不愿意付出代价,现在又怎么有6000+的收入呢?
2.爱的三种误区
古典老师在书中说过:爱有三种误区,①把依赖当做爱,②把爱自己当成爱别人,③把喜欢与爱搞混。
这三种误区分别对应着我们平时生活最常见的现象:①如果爱人在没有自己的情况下很开心,自己会很生气;②“我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对我一点都不好”;③孩子考100分,会说很爱她,考60分,就说不爱她……
畸形的爱会影响对方,甚至会一代代地传下去。再联想到我们自己,我们对爱的错误理解,实际上是不是来源于父母的影响与教育呢?再看看《无声告白》里莉迪亚的悲剧,是不是因为她承载不了父母错误的期待而造成的呢?
有人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应该庆幸的是,今天的80后、90后,甚至00后的伙伴们开始有意识地开启自我心智,并有意识地想向下一代的孩子灌输正确的爱、学习、成长等理念。
一个悲剧的魔咒或许将在这个时代被打破,越来越多的伙伴们懂得言传身教,下一代的孩子或许不会像今天的我们这样,沉浸在原生家庭的一些痛苦中,不断挣扎地走出去。
3.构建正确的心智模式
永澄老师在“做自己的CEO”中提到,你所在的层次决定你眼中的真实。按照古典老师的话说,你永远只能看到真实世界中你想看到的那一部分。
有没有很震撼?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人的。“疑邻窃斧”中说一个人认为邻居偷了斧头,所以他感觉邻居的一言一行都在心虚,直到找到斧头才感觉邻居的言行又恢复了正常。
书中说:“我们戴着不同的镜片过滤世界的大部分信息,我们还用不同的经验和记忆来解释这些信息,搭建自己内心的世界,并且以为那就是世界的真实状况”。这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心智模式。
工作、生活、学习、成长,都是这样的啊!你想要什么,你就会关注什么,你关注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如此循环,不管是积极的能量或者资源,还是负面的想法或者消极的行为等等。踢猫效应、墨菲定律,无一例外都是心智模式的外显现象。
4.对父母采用双赢模式
正如《无声告白》中所贯穿的哲理: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做真正的自己。
很多小伙伴经常有这样的感受,小时候被家人寄托厚望要做乖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了被安排到已安排好的工作岗位中,成人了被亲戚好友绑架到婚姻这条船上,然后又要听从双方父母意愿生孩子……
似乎我们这一生,一直在按照父母设计的剧本走。有的人想打破这种自毁式的家庭自杀模式,开始以双赢思维与父母沟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能行、以自己的行动打破质疑。
在价值畸形的社会中,做自己,是多么难得的一种方式!
5.做航行者,而不是漂泊者
Impossible和I'mpossible 仅仅只差了一个点,那个点,古典老师说叫“目标”。
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如同在大海中茫然前行的漂泊者。看到东方有火红的太阳感觉不错,就往东边航行;看到西边有悲壮的落日感觉不错,就掉头向西方航行;看到南方有灿烂的珍珠,就往南走;看到北方有神圣的冰山雪峰,就往北方航行……
到最后,漂泊者的帆船始终在自己的一小片天地中航行,他无法到达梦想的彼岸,无论东西南北,都与自己无缘。
而航行者,坚持驶向人生的灯塔和目标,太阳和落日、珍珠和冰峰仅仅会令他倍觉欣赏而停留片刻,却不能让帆船偏离人生航行的轨道。
最终,航行者成功到达自己想要到达的地方。他实现了目标!然后稍作休整,他可能又要收拾行囊,向另一个远方出发了!
总结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在我看来,古典老师的书是一个大宝藏,以心智开启的角度为我打开家庭、工作、人生、未来发展的新视角。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书!
成长,长成为自己的样子。I'm pos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