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惊蛰。
太阳:直射南纬3°54′20″
纬度:北纬30°。
海拔:约170米。
地点:徽州休宁凤凰山(晨山学校)。
气温:8~16℃,雨。
2018惊蛰休宁14~20℃,雷雨,大风。野外桃花盛开,油菜初放。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这是唐朝韦应物的诗句,也是形容惊蛰这个节气最好的句子。
微雨众卉新,写的是木本花卉的美丽。惊蛰前后,正是那些先花后叶的木本花卉登台亮相的时刻。光秃秃的枝头,突然绽放出无限润泽与明艳的花朵:洁白、金黄、粉红、玫紫……先是一树两树,渐渐满山满坡,最没有比这类花树更直观的春天信号了。
惊蛰时节的江南,梅花开过了,迎春开过了,玉兰、山樱、李花和贴梗海棠开得正盛,而桃啊,杏啊,苹果啊,重樱啊,都站在后台精心装点着自己,只等候着那一声请自己上场的号令。
一雷惊蛰始,作者不是说惊蛰这个节气开始了,而是说蛇呀、蛙呀、各种昆虫呀,随着第一声天雷的呐喊,它们的时间开始了。
比这两句诗更简妙的,就是“惊蛰”这两个汉字本身。
惊蛰原称启蛰,因为避汉景帝刘启的讳,从此改成了惊蛰。
避讳更名,大多数情况下总会导致事物本质因此而被遮蔽。避汉文帝刘恒讳,姮娥改称了嫦娥,“道可道,非恒道”改成了“道可道,非常道”。本来“亘(亙)”字刻画的就是月亮在天地间的圆缺轮回,改成了“常”,顿时“姮娥”与“恒道”都变得呆板了许多。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惊蛰这个名称就是要比启蛰更妙,仿佛只有改成了惊蛰,这个节气才从此生动起来。
启蛰,只是说蛰伏的冬虫从它们潜藏的洞穴和角落里打开门走进了春天里。而惊蛰,它为这个节气平添了一位主人,哪位唤醒冬虫和万物的主人:雷。
一雷惊蛰始!
其实不同于两三千前年的温暖潮润,今天的黄河流域在这段时间还是等不到春雷的。但哪怕仅仅是对“惊蛰”二字的喜爱,仅仅是对“一雷惊蛰始”这种季节革命的憧憬,人们也会永久性地强调:惊蛰的象征,就是雷,就是闪电。
从立春到惊蛰,就是从“潜龙勿用”到“见龙在田”。龙,是雷和闪电,也是万物本身——它是借天地间万物的运行情状而抽象出来的“道”。
不过回到生物或生命本身,包括人这一特殊的生灵在内,我以为形容惊蛰前后生命状态的最佳汉字应该是“蠢”。蠢,就是和“蛰”正好相反的一个字。古书上说:“天地变化,万物蠢生,则有经营之迹。”蠢,原本并不是一个贬义的坏词,而是一个充满原始生机、原始野性的妙词。
是的,蠢蠢欲动,这就是惊蛰前后万物的风情。
心再也按捺不住,要打开门去,要翻出墙去,要呐喊和游戏,要战斗和恋爱,要产生无数莫名其妙的念头,和不切实际的梦想。
而这就是大生命的诡计,想要不停留于昨天的成功套路,在变幻不测的时间中永远有新的成功者,就需要保留每一个物种的蠢蠢欲动。
唯一的那个成功者,将从一万个蠢蠢欲动中诞生,此刻连上帝也不知道它的姓名,而每一个蠢蠢欲动者则相信它必定就是自己。
这是多么美妙的设计,北温带沉睡已久的大地开始蠢动,而当所有的生命戴上新的面具在春天里起舞时,那将是这一方天地为自己定下的狂欢节。
传统七十二候·惊蛰
初候,桃始华;阳和发生,自此渐盛。
二候,仓庚鸣;黄鹂也。
三候,鹰化为鸠。鹰,鸷鸟也。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