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打工人们的焦虑也蔓延到产品上,投资人的耐心槽已经见底。之前资本它来的有多快,现在产品就有多虚,一口吃成的胖子如今面临着没有肌肉的窘境。越是烧钱的产品,越想快点提高变现能力,否则下一笔融资将遥遥无期。在此列举内容产品大致的商业变现方式。
(一)广告
广告与互联网平台,可谓是天生一对。在烧钱的漫漫长路上,广告是一点萤火,直接为前途未卜的互联网平台打上一针强心剂续命。
来源:企业部门,广告联盟。
计费方式:CPC(点击成本),CPM(千人展现成本),CPT(时间成本),CPD(下载成本),CPS(销售成本),CPA(行动成本)。
形式:banner焦点图,开屏广告,插屏广告,悬浮广告,信息流(原生)广告。
信息流广告虽然覆盖用户面不是最广,但效果是最好的。根据推荐系统对用户画像的建立与分析,做到千人千面,使得部分信息流广告对用户的吸引力不弱于产品中的内容,赘婿小说广告可谓是知名度最高的信息流广告了。
(二)电商
电商领域火热程度一年高过一年,长、短视频等内容平台也在加码布局电商业务。不谈是否能够覆盖成本、实现盈利,营收部分的确是可以迅速见到效果的。而内容生产者的影响力与供应链能力也可以在带货方面得到直接体现。
(三)粉丝打赏
打赏是内容生产者影响力的一大体现,内容满足用户需求、各方面得到粉丝认可,才能够使得核心用户愿意打赏。对于非电商直播,打赏是平台与腰部、尾部内容生产者的主要收入来源。
(四)流量主
自媒体平台为鼓励内容创作而对优秀创作者开通流量主权限,使得创作者可以获得广告收益。
影响流量主收益的因素:曝光次数,点击、下载、互动次数,计费单价。
(五)知识付费
知识付费或者知识服务在最近逐渐降温。除了技能课程能够使得用户带来较为实在的技能提升外,令用户产生“我没有虚度”或是“我学过了”的感觉可能也是知识付费的价值之一。
(六)分成
分成可以包含于上述任一种变现方式中,平台与内容生产者之间的分成极为普遍,这有利于平台给予内容生产者更多的资源支持,也有利于内容生产者为平台提供更优秀的内容。
结语
商业变现没什么不好,赚钱也不寒碜,有更多的变现方式、更大的营收才能够使得平台能够在目标盈亏平衡的崎岖之路上继续前行。然而让每一个用户都多掏一点钱的方案并不是长远之计,更有效的创作扶持与个性化的营销方案,为用户分别带来更优秀的内容、更贴合用户需求的广告,让用户享受内容的同时,偶遇适合自己的商品。
提高优秀商品的销量,通过广告营收反哺给平台,向大赚的商品方收取更多“牵线搭桥”的服务费,更好地扶持创作者,吸引、留住用户,形成良性循环。不过这可能使人想到以前电视中的虚假、不实广告,电视台管播出不管质量。希望平台能够不忘前车之鉴,保护用户利益,用精准推荐的优势来服务用户。
作为粘合剂与“月老”的内容平台,可能才是既避免被用户骂贪婪,又能够向盈利迈进的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