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些朋友聚在一起,闲话没聊两句,话题很自然地就转向了教育孩子,大家正七嘴八舌的谈论着,一旁的老五突然插话:“真羡慕你们,家里孩子都听话,我家那小子,拿我说话当耳旁风,急了就和我呛,有时候甚至把我气得半死,我觉得他才是爹。明明说的都是对的,也是为他好。可他怎么就不听呢?”
我表姐高中没毕业就辍学了,工作后吃了不少没文化的亏,对小外甥的成绩特别在意。我的小外甥呢,也是争气,成绩稳定得保持在年级前三。前段时间我的小外甥迷上了玩游戏,经常偷偷的去网吧,成绩下跌了十来名,拿到成绩单,表姐边哭边骂足足一个小时,小外甥也觉得很内疚,就保证以后绝对不玩游戏了。
几天后,表姐看到小外甥没写完作业就看电视,立马火冒三丈开始了轰炸式的说教,从上次考试失败原因,说到今天让人失望的表现,又预测到下次考试失败的场景,小外甥听完后,默默地回自己房间写作业了,前天我们家庭聚会,不知谁问了句什么,表姐又要把小外甥上次没考好事儿,拿出来叨叨,并让弟弟妹妹们千万别学他,小外甥放下筷子就冲着她嚷嚷:“妈,你有完没完?咱能不提这事吗?唐僧都没你唠叨”。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超限效应,关于他的解释是这样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说白点就是要想说出的话有力量,就别唠叨,亲子之间的沟通是最考验智慧的,有时它无需千言万语点到为止,适当的留点面子,留点空白给孩子,他们自会去思考、去反醒反而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看了几集《爸爸去哪儿》?让我印象深刻的不仅是萌娃,还有一个就是村长李锐,有个很奇怪的现象,节目中孩子们或多或少对自己的爸爸会表现出不满,但是所有的孩子都特别喜欢李锐,他有什么魔力呢? 后来在一些零星的画面里才找到了答案。李锐的法宝就是:蹲下来,不只是动作上的下蹲,让孩子可以看着他的眼睛说话,而且用认真而亲切的态度把孩子当成一个需要尊重的独立的人。
作为父母,我们想要留住他们的耳朵,让他们能听得进去我们的建议,就得学会耐下性子来,调整心态,寻求有效的切入点和表达方式,我们会说,孩子才会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