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的产品估值:以用户为中心,不以短期利润为中心。
雪球上,有人问知乎已经有上千万用户却无法盈利,怎么活下去?
方三文说,积累用户是最难的事,盈利反而是件相对容易的事情。
产品估值
互联网产品估值逻辑是,用户是公司的核心资产。产品估值想要增长,要么营收增长,要么用户数增长。
用户的估值是从资本层面来用户价值,用户价值由产品的变现能力和预期来决定。
用户的变现
用户的结构决定了用户的收入。用户的收入影响用户的付费能力,而用户的付费意愿决定了用户的货币化能力。
不同类型型产品,给予的估值不一样。一般来说,电商 > 社交 > 游戏 > 媒体/工具。
用户离交易越近,估值越高。用户打开 App 次数越多,黏性越高,估值也高。
电商天然就是为了交易,离钱近,估值自然就高。社交每天都要用,属于高频需求,是天然的流量口。而电商是流量黑洞,极缺流量。支付宝每天发红包,淘宝签到都是为了买流量。
所以,社交+电商是绝配。拼多多是个典型的例子,上线两年,用户有2亿多,日订单量超京东。但最焦虑的是淘宝,京东用户收入高,注重品质,属于淘宝的用户盲区,有了京东的机会。淘宝的流量养活了天猫,抵御了京东的进击。互联网用户增长趋缓,为了获取用户,淘宝开始下沉,农村淘宝,老年淘宝,亲情账号。这部分下沉用户,正是拼多多的领域,淘宝要想抵御拼多多的进击,要做好腾讯的冲击。
活跃用户数
活跃用户数是衡量互联网产品的重要指标。几年前,大家还会提注册用户数,现在已经很少再提了。互联网公司财报中,日活跃用户数和月活跃用户数是常见的关键数据。举例,下图是陌陌的用户数活跃情况:
活跃用户数是商业价值的基础。如果活跃用户数持续低迷,即使营收上涨,产品的估值也会下降。Twitter 就是例证。为了留存和活跃用户,多数产品会经常会你推送消息。对长时间不活跃的用户,有些公司还会给你发短信和邮件。有些社交公司,为了刺激用户数据,使用机器人注册账号,关注你,甚至用你的账号自动发消息。
单用户收入
MAU 反映的是用户货币化能力。传统行业资产是设备,原材料,盈利能力要看 ROE。互联网产品资产是用户,盈利能力看 MAU。不同的是,传统行业是重资产运营,ROE 的上限是产品的利润率,盈利的规模需要慢慢积累。互联网是轻资产运营,边际成本低。MAU 可以快速增长,用户自身收入的增加,付费意愿的增强都会刺激用户付费的增长,而用户付费的上限有非常大的空间。举例,下图是陌陌的单用户收入情况:
MAU 的增长趋势基本与收入增长同步。注意用户价值的公司,以用户为中心。因为用户规模决定收入的天花板,而非单用户收入。
单用户估值
单用户估值。公司的估值包含当前的价值和未来预期的价值。落到实处是,现有商业模式下,用户未来商业价值空间。下图是陌陌的单用户估值,
陌陌的单用户估值并没有随着单用户收入而增长,2014 年 Q4 - 2017 年 Q3,单用户收入增长了 12.93 倍,同期单用户估值仅增长了 0.67 倍。陌陌的收入暴涨是因为在 2016 年引入了直播业务,现在,直播业务的收占到陌陌收入的 80% 以上。对互联网而言,直播是新型业务,发展存在不确定性。直播会不会只是一阵风,像当年的团购业务,都有可能。考虑风险,资本市场并未给予较高的价值。
微博的单用户收入只有 $0.96,但单用户估值达到 $73.17。其中广告和营销收入占到 88.05%,广告收入属于成熟的业务,市场自然给予较高的估值。
不同的公司对待用户有着不同的态度。张小龙说,用户在新微信里面,系统不会推荐他去订阅某一个公众号,将来也不会。我们把选择的权力交给用户自己来做。这是「去中心化」的思考。
今日头条凭借机器算法分发内容,把信息流和视频流推到了极致。信息过剩的时代,它像鸦片一样让你上瘾,不停地向下滑。你的价值在于时间消耗,满足你人性的各种好奇。
用户价值建立于产品的价值之上,产品的价值在于用户需求的满足。这就是用户与商业价值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