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感|月亮里的秦腔声

每当晚上去跑步,路过文化广场,总会遇见一群秦腔爱好者在演唱秦腔。


他们总是聚在广场北边的长廊里,那里有木制的座椅,有些许藤蔓沿座椅缠绕而生。有时赶上一轮好月,底下坐七八位约莫四五十岁,有的头发都白了,拉着二胡、打着梆子,敲着锣,吹着唢呐等的配乐者,中间站着一位举手投足间透着范的演唱人,月光中藤蔓影影绰绰,就算不懂唱的什么,倒也有几分韵味。                                                         

小时候老家挨着山边,山上有座庙。每年大概五月份左右总要开三天庙会。那可是小孩子的天堂。不仅能美美的玩三天,也可借机多吃零食了。总喜欢吃庙上的斋饭,虽都是素菜却也总觉比家里的好吃。                                        

 庙会上除了乡亲们拜祭祖先,拜见各路菩萨神仙,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人平安等,重头戏要属听秦腔了。整整唱三天。小孩子们是不懂秦腔唱的什么,只看那关公似的扮相,有的画的好可怕,怒目圆睁,有的胡须老长,直接拖到地上,有的踩着高跷,脚底却如履平地。有时唱着唱着就喷起火来。当时觉的甚是好玩,却不知这就是秦腔独有的表演形式。


 记忆里秦腔多是悲愤的,越到悲伤处,声音就越凄厉。那时很不喜欢听,感觉就跟在哭一般。可现在回忆起来却不那么悲伤,反而感到有趣动人起来。

看着这群秦腔爱好者,经常想再参加一次庙会,再见见当年的人,再续说一回当年的故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