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最让我感动的是前半部分,钱钟书先生病了那一段。
那时候钱钟书和钱媛两个很是调皮,即使是四五十岁的人儿,还在玩。一开始我以为钱媛那时才十几岁,其实不然。后来钱钟书病了,杨绛先生和钱媛在钱钟书卧病的船上来回奔波,来看钱钟书。其中杨绛先生以她的梦境来表现她对丈夫和女儿的牵挂。她总是梦魇,总是为他们两的病情担忧。
后半部分是从回忆杨绛先生认识钱钟书先生开始写的。里面给我展现的人物形象是分别是:钱钟书先生甚爱读书,哦不,他们一家子人都爱读书,得空便读书,没空也抽空读书,在病中也拿书来读。很是爱读书。
钱钟书先生有点书呆子气,生活上的事基本不会做。其实不然,他会为杨绛做早餐,会划火柴,在生活上,也知晓人情事故,懂得利害关系。
而钱媛她深得身边人的喜爱。自小喜欢安静读书,而且很聪明,会画画,即使多年因病耽误了学业,学习成绩还是名列前茅。她是个好学生,也是个好老师。在工作上孜孜不倦,为了同学们的学业,她总是熬夜奔波。而且很仗义,为校长辩护,表明校长好人的身份。
读后又加深了一个观念,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性格等等形成发挥重要作用。钱钟书在家里排行老大,父亲对他很是看重,强调他的责任感。而且父亲也是个爱读书的人。
我们仨其实分多聚少。钱媛没生下来多久,钱钟书就去清华任职,一去两年,和钱媛生的很。但是很疼她,也爱和她玩,便也熟悉起来。前期主要是父母照顾钱媛。长大后,父母由于在各种运动中受到迫害,生活窘迫,钱媛也照顾了他们两。
读后发现他们家都是有钱的人,怪不得爱书。知识分子尽管在知识研究领悟有所研究,也要会生活。钱钟书无论暑假和寒假,都呆在书堆中,尽管生活在北京三四年,也还没去附近旅游。是杨绛先生带去的。同一种人会聚集在一起,你的水平怎样,你的圈子也就怎样。钱钟书认识的人都爱玩文字游戏,认识的人都是高知识分子人群,甚是敬佩。
他们最温馨的画面是一起做饭,一起研究菜谱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近读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一书,从最开始读第一部和第二部云里雾里,到读了第三部一切就都理解了,先生用了梦境和...
    李婷婷_2d4a阅读 2,435评论 0 1
  • 昨天看完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感触很深,主要来源于我目前所处的生活阶段,接下来就简单描述,并穿插个人的感想...
    随心琉璃阅读 1,098评论 0 1
  •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看着杨绛先生封皮的寄语,我已知道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和这世间千千万万个悲伤故事一样,而不一...
    东风面阅读 1,001评论 0 0
  • 这是我第二次阅读这本书,也是我第二次下定决定要开始看书时,选择的第一本书就是杨绛先生的《我们仨》。 简单温馨的文字...
    麦兜伏阅读 1,924评论 0 0
  • 导语: 女儿暑期回外婆家,在外公的陪伴下,购买了一本杨绛先生写的《我们仨》,于是这本书成为今年我与女儿亲子阅读的第...
    卡卡悠悠阅读 4,214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