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入2016年的下半年开始,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人都开始提到了『上半场』和『下半场』的概念。但是在这个内容提出的最初时刻,其实并没有得到太多人的足够认识,因为对于绝大部分用户而言,还是在不断的建立和拓展新的互联网应用领域边界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广大依托于新媒体进行内容营销和品牌推广的人而言,这种概念建立的更是晚了一些。
但是到了2017年恩年中,这个时刻,包括大部分的新媒体工作者,也都充分的感受到了『下半场』带来的挑战——用户对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粉丝与用户数量的增速正在逐渐的减弱,还有部分新媒体的帐号甚至开始出现了停滞发展,甚至是负增长的状态。
于是乎,互联网的『下半场』概念,已经从原来的产品概念,开始蔓延到了所有基于智能手机做文章的领域中。无论是企业自媒体大号的推广,还是孜孜不倦、勤勤恳恳的自媒体撰稿人,大家已经纷纷研究新的拓展领域,都在试图用新的方法来尽快的逃离下半场之殇。
但是,在仔细观察了绝大部分新媒体人的逃离姿势之后,我不由得感慨:想法不错,可惜策略和认知出现了偏差。
犯的最大的错误,莫过于还在用上半场的思维和策略,试图通过简单的升级来实现下半场的经营。结果就是哀鸿遍野。
对于互联网的上半场,每个行业、甚至每个人的感受,都会有所不同,但是基本上都是因为异动股联网与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带来的。在那个时候,各种移动应用还在萌发期,各种互联网的玩法还处于起步阶段,从微博、微信、嘀嘀打车等一个个重磅工具的诞生,再到例如office等传统PC端应用工具开始转移到移动端,电商平台从网站逐渐的变为了APP。
更重要的是,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使用的门槛快速降低,越来越多的人都能够通过手机来实现与网络应用的全面接触。可以说从2010年到2016年的这段时间,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增加和各类智能手机应用的普及,整个市场进入到了空前的繁荣期。所有的商业,无论是电商、内容创业等,所有人的核心目标,都是希望在快速增长的用户市场中,利用先发优势抢占尽可能多的用户。用户规模成为考核所有移动互联网创业项目的终极指标之一。
在互联网上半场的这个关键时期,基于智能手机的应用与互联网那个基础工具与设施的建设愈发完善,当下主流的社交应用工具、移动支付工具等,基本上都出现在了这个时期,核心的价值都是庞大和有效的用户群体。我们想想今天的微博还是微信,支付宝还是百度地图,都是在当年的增长狂潮中,通过有效的的大规模推广进而建立和巩固自己的位置,并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牢不可破的基础设施。
那么在我们最关注的品牌与新媒体营销领域中,在互联网的上半场,又呈现出了什么样的特点呢?
身处互联网上半场的我们,可真的是见识了各路大神在品牌营销市场上的精彩创新。而创新与突破,也成为了互联网上半场最大的亮点。爆款内容、H5、海报、社交化广告、社群、共享经济、O2O、手机交互网页、游戏营销等等,都在这一领域集中的爆发出来。同时伴随着基础的长足进步和成熟,AR、VR等类三维的人际交互体验也成为了亮点。这一时间段最大的特点就是,各种新玩法和新创意,每天都在不断的占领我们的社交软件。
除了精良的制作与策划之外,最能能够促进他们脱颖而出的更有独创、领先、新奇特。但是到了后半场,你再借用和参考这样的策略与方法,想再取得更好的效果,就不容易了。
现在,我们已经正式进入到了互联网的下半场,而且这个时间会非常的长。与上半场相比较,互联网下半场最显著的特点是,在中国市场上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增长速度已经完全放缓,应该上网和需要移动智能互联网等人也已经基本上饱和了。根据权威数字统计,目前中国基本上有七八亿的这样庞大规模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到了一个极限水平。
在这样状态下,其实对于互联网的品牌营销而言,其实都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这就是之前几年因为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所积累起来的经验,已经不能够指导目前的实际市场运作。互联网的下半场已经表现出了许多特征,在营销领域,也开始出现与之相对应的一些重要的特征。
如果说在互联网的上半场,所有的企业都依赖于增长的互联网人口红利,为的是获取更多的粉丝基数,那么在现在的情况下,企业更加要重视服务和深度的追求,要通过提供更有价值的极致追求的服务,这才能够在互联网的下半场做好生存和发展。
原来只要做出一款互联网爆品的就能获得胜利的时代已经不在了。今天,几乎所有的领域当中都已经渗透进入了互联网,所以希望要脱颖而出,需要更多的精耕细作,需要更多的以大数据为导向去倾听用户的声音,要将细分化的垂直领域做扎实,更重要的是,不断的去突出自己的价值观和特点,实现更好的全面差异化价值。
现在手机的屏幕就这么大,人们每天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时间就这么多,相同情况下,所有的品牌,你所面对的对手已经不再是你的同行和竞品,而更多和你抢夺用户时间的所有的应用。例如用户每天就会看十个微信公众号,最多在朋友圈看五条广告,那么他每天看到十个公众号和五条广告当中,究竟有没有你的呢?这就是当下对所有新媒体营销的考验。
那么在互联网的下半场,品牌营销又会发生哪些重大的变化呢?
我简单的做一下总结,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分别是在技术上依靠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内容上要更多重视打造社交化货币、个人价值、联合营销和IP,而在形式上,要更多的去做好碎片化渗透,将公关、广告、品牌等这些原本分散在企业各个角落的资源进行重新的归纳和整合,建立企业的饭广告营销系统。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什么要使用?因为在海量的用户数据和行为当中,我们已经不能够简单的通过原来的认知作出判断了,要判断新媒体营销的策略和方法,就是需要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来发现和塑造用户对于新媒体环境下对信息的反馈机制,并且能有效的去掌握好用户的时间,尤其是碎片化的时间。这也就导致,我们要在形式上要进行大量的碎片化的深入,用户每天会在自己的app以及朋友圈或其它社交媒体上看到大量的信息,如何更佳的能够打动用户,那么在形式上则要进行社交化。
在互联网的下半场,品牌营销内容也不能人云亦云,需要更加追求日新月异的创新。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别人都在用大量的海报刷屏,这时候你应该去做3到5分钟的短视频,那么你就能在信息洪流中获得凸出。你现实是用更多的一些技术,将原来平面化的信息表达向三维立体的空间去进行表达,同时再加上一些创意技术导向的策略,就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这也是实现品牌营销升级的重要的关键。
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增量已经急速下降,头部流量价值已经被微信中的大微信公众号、网红以及BAT所开发的各类产品全部占据了。这就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现状。一个平台渴望通过上半场的推广策略就能够实现用户粉丝快速增加的所有策略,正在失效。
可悲的是,绝大部分新媒体人和公司,还在使用互联网上半场总结出来的经验在开展工作。
战略的失败,导致再多战术上的进步也无法避免失败。
那种依靠疯狂推广,就能够实现新媒体价值的时代、获取更多用户的策略已经失去了作用。
在互联网下半场的时代,品牌推广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已经体现得非常的充分,那就是更加依赖于产品本身的一种价值实现和达成。如果你不是一个单纯以信息传播为核心的媒体平台,而是以一个产品销售为导向的企业品牌,那么品牌建设一定是越来越依赖产品本身的价值,这是一种非常良性的和理性的回归。
在此之前,我们不得不承认,因为互联网时代给所有品牌,甚至每一个人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传播通道,越来越多的企业就开始使用互联网工具进行大量的品牌传播和曝光。开个发布会讲个ppt、做一个高大上的品牌展示H5、请很多媒体帮自己宣传,往往就能在市场上获得一个极高的价值,在人们心目当中获得一个极高的地位。但是其实这些都是属于企业的外观和表象,企业能够创造和达成市场价值的一定是它的产品。而在互联网的下半场,理性回归、价值回归,去伪存真,这就是根本特点之一。
我们花了太多的时间总在研究营销、在研究更好的用户体验,其实本质而言,在今天这个流量和用户争夺需要价值策略的时候,产品本质,就是最好的品牌。
互联网的下半场,给那些只有虚头巴脑而没有真实产服务价值的品牌一记响亮的耳,这个时代要求让商业回归到本质。互联网人口红利期已经过去,人们开始认真的审视自己手机当中的每一条信息和每一个APP。我不喜欢的人可以拉黑,我不喜欢的app可以删除,我不感兴趣的微信公众号可以取关。这就是现在互联网用户对于信息处置的基本态度。
今天的用户也越来越聪明,他知道不仅要看信息,更多的是要回归到这个信息所承载的底层产品。现代的品牌推广进入互联网下半场之后,就要更加理性建立在对产品价值更好体现上,而不是脱离产品价值去说话。
可以看到在本文中举了几个例子,三个品牌在市场上都非常具有影响力,但建立的基础都是产品过硬,并且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和青睐。这些创新的营销活动,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品牌附加值,是一种典型的品牌的再造和升级。所以不仅仅要看那些成功品牌的表象,更要系统的去看带他们这样做的原因。现在品牌营销的噱头在互联网时代多的是,但是要想站得住脚,还是要产品本身过硬。
在互联网的下半场,品牌营销还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点,就是说一定要从原来的贪多求广向精细化制作和单个用户的价值的最大化追求去发展。在互联网的下半场,品牌营销的最大特点就是需要核心价值点的来源,与其贪多求快的发展一千个更多的用户,不如培养十个对品牌有着完全高度认同的高频次价值用户。
从单纯的一味的追求数量,再到需要精耕细作的去追求质量,从追求规模型效益,再到追求质量型效应,从追求大面积广,再到追求个体用户价值提升,这是互联网下半场告诉品牌营销所需要调整的重要思维。品牌要去努力培养忠实的种子用户,通过他们与他们实现更有效的信息扩散。
而这也恰恰和传统商业中的一个逻辑是非常的相似,就是一个企业80%的价值是20%的用户去创造的,而企业价值的重要来源,大部分也都是来自于老客户,而不是来自于不稳定的新客户。而很多更有价值的新客户,也往往是通过老客户的个人影响力的拓展和延伸所达到和造成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品牌广告和品牌营销的新媒体内容,就不能简单的去追求短平快,而要更多的去考虑做深度,更能够与忠实或者是潜在忠实用户进行情感共鸣与更好的价值体验达成。而这,恰恰是原来在互联网的那种爆发逻辑下,完全不具备的一个思维。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原来新媒体爆发的红利期,罗辑思维等这些内容知识服务运营商,就是要通过微信公众号、优酷视频平台等来不断的扩张和增强自己的影响力,并不断的增大自己的用户基数。而到了现在,他们也开始精耕细作,以至于到了2007年,专门召开了知识产品发布会,将原本那些看似可以实现免费分享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度的运作,实施付费化的产品包装。这基本上代表了在互联网的下半场,一个企业品牌应该如何玩营销的重点趋势。
当然,不仅仅是像罗辑思维这样的知识运营商正在做更多的转型和品牌营销的深化,例如奔驰宝马等这些汽车品牌也在做这样的尝试,作为传统广告最大的价值来源之一,汽车厂商向移动化、精准化营销的探索,更充分证明了这一趋势的价值。
在互联网的下半场产品和品牌营销是如此的相互接近、相互支持、相互依赖。产品是第一位的产品,就是真正的品牌营销价值,一切品牌营销和内容传播的主要原因,就是要将产品的多场景应用的价值,以及和用户关系的价值,进行放大化的表现。新媒体传播,正在越来越多的从简单的覆盖开始过渡到更忠实关系的追求,这样的变化,就意味着传统的那种广撒网、单一性和简单的平面表现价值,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的环境。
用户需要的不简简单单是一种新奇特的世界,更重要的是,找到在这个世界上与他的价值观和内心相呼应的那个品牌。
从覆盖告知发展到关系建立,现代的广告营销和品牌策划,正在呈现着越来越有意思的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