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拌凉面,记忆深处妈妈的味道

荆芥,伏天里的一碟开胃小菜。

盛夏酷暑,烦闷湿毒,用荆芥调味,拌黄瓜、伴凉面、也可揉揉用盐腌一会滴点香油当味碟,它除湿祛烦开胃解毒真的管用。

《本草》里说:“今人但遇风症,即用荆防。”古人还赞荆芥为“一捻千金真不易,管教疮疥净无余”,说荆芥是盛夏伏天千金之药,可治风症,也可以治疥疮,有祛风散表凉血和开胃通窍解毒之功效。

早起,到鹿鹤农贸市场,菜摊上到处都有荆芥,鲜嫩碧绿,还带着露水,一块钱一把,两块钱一把都是它,顺带一把回家,可做佐料,也可单独弄一碟,吃不完的塞进保鲜袋放在冰箱里,随时吃也方便。

原来住一楼有独院的时候,种花种草也爱种这类有香味的植物,薄荷、紫苏、荆芥,这些植物绿了小院随吃随摘还能驱蚊虫。每到初夏,我会在小园里辟出一小块地,把土松软,撒一撮荆芥籽,浇上水。此时,气候温润,草长莺飞,不几日,青翠的荆芥苗就一层鲜绿了,待到叶片如指甲盖大小,就可采摘食用。

荆芥耐干旱耐薄瘠,只要有巴掌一块大的土地,无论是地上还是盆里都可茂盛成长。

新叶长大,掐了嫩芽,不几日还会有鲜叶长出,越掐越长,越长越旺,一次栽种可吃一个夏季。

荆芥的味道有一种特殊的香气,似薄荷的清凉,又有花椒的麻爽,后味还有丝丝的苦,闻上去是辛气的木质夹杂着青草味。跟香菜芫荽一样,爱吃的赞不绝口,不爱吃的避之不及。但我觉得它好吃。

觉得它好吃是缘自于镌刻在脑海中最深沉的记忆,那是母亲做的荆芥拌凉面。

低矮黢黑的厨房里,母亲在案板上撒上一层醭面,从脸盆里拿出饧好的面团,先揉几遍,差不多了,再用大擀杖擀开、擀薄,叠几层,切成窄窄的面条。

这个记忆中的场景地点在随县三里岗尚店火石冲,时间定格在上世纪70年代......

这时,十多岁的我,已经在土灶里把木柴烧得哔剥作响,锅里的水烧得滚开了,面条下进滚水里,立即翻滚着浮起来,母亲用筷子把面条挑散,沉下去,倏忽间再漂起来。就像人生,几次沉浮,几回煎熬,就完成了升华,才成熟了。

在脸盆里舀满井水,冰凉甘冽,刚出锅的面条捞进凉水里,滚烫的面条被井水一激,瞬间,好像参透了前世今生,顿悟禅定,不再浮躁,凝神心清安宁,柔软中增添了几分劲道,麦香中又有了几分清冽。

捞进碗里,浇一勺醋,加一勺蒜泥,叨一筷子烧瓜丝,筐里洗净的荆芥叶刚从自留地里摘来,抓一把放到碗里,筷子搅开,与凉面一起浸润到蒜醋酱汁里,还没入口,就已经满口生津,涎水直滴了。

到现在我一直在想,当时如果能在母亲做的凉面里再滴几滴香油,加点味精,桌子上再佐以几盘卤菜,再来上一瓶冰镇啤酒,这是否就是最值得向往的人间烟火?然后根植于 我的记忆里就会完美得无以复加了?

可惜这都是臆想。当时我们全家下放的随南农村,这个时节,新米未熟,吃面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家家户户粮食不够吃,分的菜油棉籽油,一家一年只有几斤,而且,“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运动还一个接着一个。家里偶尔能吃一顿凉面,已是不可多得的奢侈美味了。

后来回城,生活条件也渐渐好了起来,想吃凉面的时候,可以在街上买来现吃,可是,却再也吃不出小时候的那个口齿留香,馋涎欲滴的意境了。

再后来,母亲仙逝了,却更加怀念母亲做的荆芥凉面的味道。满怀信心地买回面粉,买回荆芥,学着母亲的样子,擀面、切条、烧水、下锅、浸面,加荆芥,再拌上更多的佐料,甚至还放进冰箱冰一冰,可是却总也吃不出母亲的味道,却常常,自己把自己吃的泪流满面。

我明白,天人永隔,母亲的味道,今生是再也吃不到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天这么热,出去走几步都要热昏在路边;这种时候就想躲进有WIFI的空调间,葛优躺,吃凉面! 一碗面端上来,不冒一丝热...
    企鹅吃喝指南阅读 1,036评论 0 1
  • 炎炎夏日,烈日仿佛把石头都已熔化。我窝在家中,舒适的卧在沙发上,吹着空调纳凉,倒也惬意。 外甥和大...
    望穿一池秋水阅读 1,227评论 7 20
  • 饮食随笔三章 齐凤池 一、拌菠菜 北方开春的菠菜,是去年秋后撒的菜籽。入秋后,菜农将菜畦平整好,灌足了水,把菠菜籽...
    唐山凤池阅读 563评论 0 10
  • 毕业后,由于工作原因,全国到处走,走过了很多地方,也吃过了很多美食。在这个闷热的夏天,吃饭都没有胃口,我又想起来了...
    一刻姐阅读 1,284评论 4 13
  • 剧中人物 洪世臻,吴彬涵,王钧毅,卢冠宇 应枘宇 一天晚上, 洪世臻,吴彬涵,王钧毅三人打着三国杀...
    洪世臻0028阅读 299评论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