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疯人院》这部电影从朋友介绍到老师推荐,我一直都没有看。说囤着吧,能推荐的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一定要找时间好好看看。然后这件事一放就放了太久太久。上周终于看完了,它的魅力在于影片中的人物化装成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生活在我们的周围。
ღ
麦克·默菲为了免受监狱强制劳动装作神经异常进入精神病院。他在相对正常的环境里譬如我们的法治有序的社会环境里就是一个小流氓,小混混。但在精神病院里如同一把照明人心,鼓舞人心的光!打赌,看棒球直播,出海钓鱼……他所作的无不是在挑战精神病院的体制和权威。他与其他病人又不同的是,其他人是自愿进来的。
渐渐发现这里的人想要自由,却不敢追逐。他的热情与执拗感染了印第安人酋长,他是精神病院里病情最严重的一个人,他自我压抑,从不说话,让大家以为他是个聋哑人。麦克•墨菲帮助他找到心底追求自由的渴望,更是发现这个印第安人酋长不是聋哑人。他带头偷偷溜出精神病院,带着病人们利用小聪明借到一艘船,出海钓鱼。大家开心的回来后麦克·默菲受到了重罚。一个治疗室而已,他照样是以玩世不恭的态度进去,没有看到其他人投来担心、同情的目光。原来医护人员是用电击来治疗他们。在精神病院里就是以这样的形式来治疗那些不遵守制度的病人,让他们变得“听话”,“遵守秩序”。
ღ
在精神病院里最优秀的护士长拉契特正是制度的代表。她将音乐声音调的很大,对,是为了那些老人听得更清楚些;她不愿意改变作息去让他们看棒球直播,对,是因为有些人已经习惯了作息不愿意改变;她让每位病人说出痛处,对,是为了能解决他们心理上的问题。这些表面上是拉契特处处为病人着想,她很认真、严肃;实际上,音乐声音过大影响病人们的正常交流,也有不少病人想要看棒球赛,还有病人根本不想说出自己的隐私揭自己的伤疤!护士长拉契特就像一个在道德上完美无缺的人,在制度的制高点上让所有人坚持着她认为最合理的制度。
她的一意孤行和无知,也造就了不少的伤害,这和坏人又有什么区别。实际上所谓的好人,说是为他人好,但好心办坏事,受制于智力和能力,这才是自由和真理的最大敌人。可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ღ
圣诞夜麦克•默菲将自己的女友和另外一个女人带进精神病院,并举行一个派对。原本计划派对结束后逃走,去追逐他向往的自由。可是没有几个人愿意出逃,他询问比利,比利不愿逃走,却想要与他女友发生关系,他同意了。他知道比利有恋母情节,被喜欢的女生拒绝而自我压抑。当他在等待时,思考了很久很久……睡着了。清晨来临,也象征着一切都该结束了。比利的口吃奇迹般的好了,也表示他不再自我压抑。拉契特发现后却用他的母亲来刺激他,他最终割腕自杀。这一切激怒了麦克•默菲,他只想掐死拉契特,她在整个情节中就像是唯一一个被体制化的人。
当麦克•默菲被制服后,精神病院好像又恢复了从前的日子,好似之前的日子没有发生过般。一晚,印第安人酋长亲手杀死了麦克•默菲,麦克•默菲额头有道疤,也正因如此才会变痴,让他这样一个热爱自由、不羁的人变痴意味着反抗失败,丧失尊严。而印第安人酋长的逃走也意味着挑战制度,认识自我,不再压抑自我。其他人的欢呼说明他们对自由也是向往的,不过,再也没有第二个人迈出那一步,因为内心是不自由的。
ღ
这部影片是1975年在美国上映的,而国内2006年上映的一部《看上去很美》,先不说他们的背景题材,就说故事情节和人物都有异曲同工之妙。这说明了一直都有人认真思考,作出了反思,我们是否该压抑自己,逃离体制化。
体制化,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肖申克的救赎》中图书馆的管理员布鲁斯在监狱呆了五十年,早已习惯了,心中对自由的向往也磨平了。出狱后因不能适应而自杀。
不能说是体制化一定是错的,公司因为一定的规章制度才能运行的有条有序,蒸蒸日上。而是说,我们,是否,心中对自由的渴望,对生活的热情,一点一点被磨光了。对任何事没有了激情,只想安安稳稳过日子,然后抢着考公务员。这又和《飞越疯人院》里的病人有何区别,压抑自我,心中没有自由,心甘情愿的来到精神病院,按部就班的生活。
生活,充满了无限可能与精彩,别让自己的生活,由彩色变成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