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20-12-20 随风去

2019年的今天,12月20日。明天就是考试的日子了。

在理工大学的图书馆负一层里,负一层是不适合学习的,因为没有暖气,也没有桌子,只有像医院过道里的那种椅子,冬天特别冷,门还关不住,冷风就这样一直灌进去。

但是这里每个椅子上都堆满了书,挤满了人,相对于露天场地,这里真的适合背书,这里的温度也不会让人打瞌睡。每个人都抱着自己的书,忘情的,甚至是出于癫狂的大声背诵着。甚至人们自发的排着队,一边背书一遍绕着过道走动,这样可以稍微暖和点,似乎背书的效率也会更高。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进到这里面的震惊感,然后我在堆满书的座位中,找到一个小小的空隙,加入了他们。

2019年12月22日。己亥年冬月二十七,冬至。

研究生考试第二天。幸福街小学考点。中午考完,下午还有最后一门专业课。此时天气晴朗,难得出了太阳。我出门在考场旁边随便吃了点东西,两点就要进考场。我想找个地方背一会儿专业课的知识点,在离考场一百米左右的十字路口旁边,有一个中学,中学门口有那种防止车辆冲撞的栏杆,我就坐在那上面,背对着马路,开始大声的背书。

我到现在还记得当时的感觉。身后车水马龙,喧嚣不止,但一切都与我无关。我也不在意路人看我的眼光,那也与我无关。我只想多背几个专业课知识点,在考场上多写几个字,多得几分。

其他都与我无关。

一年过去了,回想起来。那时候对于未来和人生的各种——惆怅,压力,愤慨,无力,还有一丝小小的希望。

我总是想,过了今天就好了,过了明天就好了,过了这几天就好了。

最后一门考试了,走进考场前突然想到,好朋友说等我考完试今天要来接我,但这两天他们并没有联系我,如果今天来,也是很好的,因为今天天气真的很好,有很大的太阳。

下午五点考试结束。

出了考场,我仿佛换了一个时空,进考场之前还是大太阳,现在天空乌云密布,狂风不止,天色黯淡,街边的落叶和灰尘被刮得漫天飞扬。我心想这么差的天气,能见度这么低,这几天迎接冬至,也是好朋友们最忙的几天,他们应该不会来了。

这时手机亮起来电提醒,他们真的来了,顶着疲惫,他们凌晨五六点才工作完回家休息,休息了四个小时就抓紧往考场这里赶了。接上我,回到我破旧的不能在破旧的两百块一个月的出租屋,拿上被褥行李。请我吃火锅,专门为我点了一份饺子,为了冬至。

夏天最热的时候,他们开车送我过来;

冬天最冷的时候,他们开车接我回家。

相较于我的好朋友们,我的生活经验不如他们,做事的决断力不如他们,我干活的总是最慢的那一个,他们开各种货车冷藏车技术都厉害,他们会修车会汽配,会和菜市场老板们侃侃而谈,他们都是社会上最普通世俗却闪闪发光的那些人,乐观,积极,对生活充满热情,懂得吃苦,懂得享受。

这些人中,就剩我一个学生了,可能也是这个原因,他们总是很照顾我,我是幸运的,一直被他们关照着。

可我做学生也挺失败的。高考考了两次,考研考了两次。

今天是2020年12月20日,明天是庚子年冬至。

因为新冠疫情,今年是极为特别的一年。这一年也发生了很多事情,周边邻居的噩耗不断传来。家人朋友们也因为生病或者其他事情,在改变着人生轨迹。

平安是今年朋友们最常说的一个词汇。

昨天去球场打球,我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跟不上心里的意识了。以前的突破都是靠着简单的变向和速度一步过,现在一步过不去了。因为两年前断手的原因,三分基本不投了,打法变了太多。

有时候会反思自己是不是不适合打篮球了。也有可能,学校里没有遇到像我的好朋友那样值得配合和让我努力拼抢的人。打球如果没有一起配合的人,总是感觉不舒服。这些年,只有和本科的两位学长,去年和好朋友一周打一次,理工大晚上球场灯光是让人最舒服的球场。以及今年前半年在家里与好朋友们一起打球的日子,让人觉得开心。

年轻的时候,以为坚持是永不动摇。到这个年纪明白了,坚持就是犹疑着,退缩着,心猿意马着,一步三停着,还在往前走。

我的教师朋友说,去当老师上班开学第一天,早上四点起床,忙到晚上十点,累到虚脱,回家的路上忍不住蹲在路边痛哭,哭的满脸妆都花了,最后擦干眼泪,装作没事人一样回家洗漱休息。

最近“内卷”这个词时常出现。我的耳机里刚好放到周杰伦的《三年二班》

——这第一名到底有多强,到底还要过多少关;

——可不可以不要这个奖,我当我自己的裁判。

大家在为了什么努力呢,为了绩点,为了保研指标,为了可以多参加几个可以加素质分的活动,为了拿到奖学金。

今年研究生自杀的新闻越来越频繁。大家都活的很累,身边的,或者在别的学校读研的同学们好像都不开心。习惯于把自己的导师称之为“老板”,习惯在实验室一周有六天都是朝八晚十一甚至到凌晨,习惯了这种累与煎熬。

有人说,他早就失去人生目标了,只是还没跳楼。

以前关系很好很乐观的朋友,也很少发朋友圈了。

大概十年前,我曾这样写过:如果可以的话,我最大的愿望是在家里随便找个工厂,一个月两三千,每天五点下班可以打打球,陪陪家人,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大城市的生活真的好吗?早上六点北京四环开外的常营地铁站已经挤满了人。我们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进入社会,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每天计划去全家还是711糊弄点早餐,急匆匆的去挤地铁。上一天的班,中午在公司食堂随便解决了,想着下午去吃点好吃的,下班回到住处已经很累了,随便吃点,看看剧睡觉吧。也没什么朋友可以坐一块喝酒吹牛。

“异化”这个词也经常出现,现在的人是不是被物质,被鞋子衣服,被所谓美好的光鲜亮丽的微博或者朋友圈所支配了呢。好像不是为了自己活着,而是通过美颜和所谓高档消费的包装而证明存在着。

真实感太难得了。比起如今浮躁的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我更喜欢看人生百态。但是真实的东西,厚重的东西,没多少人看,所以显得中国的媒体行业愈发趋近娱乐行业,有皮无骨。

最近常常在B站看《谭谈交通》,大概是成都十年前真实的交通安全类节目,谭警官遇到的99%的人都是底层打工人,在嬉笑怒骂中,看到底层人民的辛酸和真实。他们都在用力的生活,他们不知道“内卷”,不知道“异化”,但是他们活的通透,他们什么都不想要,又什么都可以得到。我们什么都想要,什么都得不到。

印象里有一期是一位将近七十岁的老人,他的妈妈在二十多前去世,十年前他的女儿难产去世,他的妻子和父亲也在那年去世。七年后他的哥哥去世,弟弟因服用药物有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现在这位老人一直照顾着他弟弟,他们还有一只狗。真正的现实版《活着》。生活太苦了,但这位老人却非常有礼貌,主动愿意接受处罚,最后真诚的感谢谭警官对他的教育。

看了很多期《谭谈交通》,发现一个现象,谭警官对农民工,底层的人民态度非常好,并且愿意开导他们,聆听他们的声音,并互相调侃;相反的,对于那么在街上飙车的富二代或者开货车无安全意识的司机,谭警官的态度异常的认真愤怒,无比生气。

有些人日子很苦,没有做伤天害理的事,骨子里透着善良,却主动承认错误;有的人开着豪车做坏事,却仍恬不知耻,以此为荣,嚣张到极点,不知反省。

希望我们都可以善良,向前看。

2020年马上就要过去了,我并不怀念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