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话头

最近看佛学之类的书,经常会说道要有慈悲心,要多行善。但是我所看到的和所经历的让我迷茫。我这几年经历几个很凶险的局,每次都是以冷酷无情的心态来看待局面的变化,最后都带着不错的利润,逢凶化吉的逃出了险境。反观其它很多人,心地善良,简单单纯的人,反而掉到陷进里,惨不忍睹。

第一个例子,一个投资群里的老大号召大家出力帮一把,然后大家都热心快肠的凑钱出力支持,我反而不讲人情,釜底抽薪的把自己的资金全部撤出,结果两个月后出了事,这个群里七十多个人的几千万资金全军覆没,里面很多人是一辈子的积蓄,甚至还有拿父母养老钱,银行的贷款,刷信用卡的钱,真是惨呐,七十多个家庭被洗劫。

第二个例子,有个人遇到困难,找我借35w,困难就预示着风险,平时我是绝对不出手帮忙的。结果那段时间看佛经看的脑袋迷糊了,以行善,助人为乐的心态打了35w给他用三个月,并且不要回报,结果到期没钱还,这笔钱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让我有些迷茫,之前冷酷无情反而躲过了一劫又一劫,现在行善帮助别人反而让自己损失,那么该怎么解呢?


提起觉照这是修行,保持觉照这是工夫,老兄不要混淆。忘与不忘间,就是训练,就是真修行。觉照生起时,老兄自去体会,是否还有个执著可得?这不是用脑子的,还是旧路啊。

觉无执著,若真只安住于觉性,老兄找个执著来看看,一切不可得。执著生自意识心,“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怪只怪安住觉性贯彻不够,给了意识心可钻的空子。我用此法,纵然心中翻江倒海,感受有如冲浪,无碍自在。临济禅师云:“纵有从来习气,五无间业,皆为解脱大海。”此言真实不虚。

觉知开始时是有“意”在的,慢慢就是习惯了。觉念合一就成了(这句听说的)。

觉知念头,保持平等心。

这些杂乱纷飞的念头其实是我们的业力习气的因缘“翻腾”,只要觉了它就“了”了。至于觉怎么去“抵”业习的,不用操心,统统交给觉好了。

还有“格物”,以前以为阳明先生说的“正其不正以归于正”是在心里正念头,后来觉得这还是有个“意”在;现在的格物只是交给“良知”,省事了。

“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前念者妄想,后念即觉性。你不妄想,别说什么都没了,这还是妄想,不还有你的觉知在吗?前念即意识心,后念即般若心。千言万语,就是教你息妄想而安住于觉知中。“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随缘而起念曰用,因缘而生缘尽而灭,如如不住,本是自性生机所在,已不同妄想。正念随缘,妄念攀缘。

前段时间说的参话头,只有稳定于这个觉的状态下参悟背后的灵明,才叫真参,否则不过还是息妄想的初步。前段时间说的“观天心”,也要在这个状态下才有突破自身局限之用。以前说的“站心桩”,无非也是为了回复这个觉性。佛家法门无非止观,无论什么止观原理都是以一念抵万念、息妄想以显觉性。有什么离得开那四个字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明一法师讲《博山和尚如何做功夫》系列 能理解下面基本上我们就好看了。【做工夫。把个死字贴在额头上。将血...
    有一禅堂阅读 4,130评论 0 0
  • 2010年八月十一日20岁生日也是刚好到法定年龄扯结婚证的日子,办好结婚证准生证只用了两天。这个时候已怀孕...
    茉莉爱我阅读 1,391评论 0 0
  • 走进学生----调研学生的学习起点 案例:当新知识不新时怎么办? 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教师对教材中的原有例题进行调...
    平常心666阅读 2,738评论 0 0
  • 愿你在真丝的被衾下笑着入梦 愿你被每天的第一束晨曦偷偷挠醒 愿你出门的时候不必打伞 愿你栽培的花儿芳心乱颤 愿你偶...
    上帝的峰子阅读 4,640评论 0 1
  • 一、定义 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模式,也叫做政策模式(Policy Patt...
    端木轩阅读 1,69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