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推荐的书单,里面首推的书是《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是两个人,莫提默·J. 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
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版,七十年代重新修订。
现在读来,仍不过时。
一看书名,我们接受了多年教育,也读过不少书,怎么还需要了解如何阅读一本书呢?
在了解方法之前,我们需要知道阅读的目的和意义。
书中第一章写到,这是一本为阅读的人,或是想要成为阅读的人而写的书。尤其是想要阅读书的人。
说得更具体一点,这本书是为那些想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作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
阅读的目的分为两种:为获得资讯而读,或是为求得理解而读。前者我们早已掌握,比如我们平时看电视,读新闻,看手机上形形色色的资讯和观点。然而这种阅读方式是不需要思考的,相当于直接往头脑里灌输。
这本书就是在讲如何为求得理解而读,是一种主动的阅读,是通过阅读提高理解力,自我学习的过程。
而这种阅读能力和过程,似乎早已被大多数人所抛弃。在这个信息高度泛滥,个性化推送占据的时代,更显得弥足珍贵。
在书的最后,作者又一次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想变成一个更好的阅读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书或文章都读。阅读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获得成长。心智与身体不同,它不会像身体一样,随年龄的增加而衰弱,而是能够无限地保持增长。但是心智就跟肌肉一样,如果不常运用就会萎缩。
在这个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手机阅读占据了我们大量的时间。现成的资讯和观点代替了思考,不断地刺激我们的感官和大脑,虽然带来了正反馈的快感,却也暗地里不断留下无所收获的迷茫与焦虑。正如网友所说,你所获得的不是知识,充其量只是见识。知识永远不会不劳而获。心智不去锻炼也不会增长。
可以说,真正的知识,不仅仅是在阅读中获取,更在于阅读中的思考。
下面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
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
基础阅读很简单,对母语来说,识字,完成小学教育,基本上就达到了这一层次。
检视阅读
分为两种方式:
1.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一般我们在书店或图书馆挑选书籍时,使用的就是这种检视阅读方法。
书中也给出了方法建议:先阅读书名页、序言、目录、索引、出版者介绍、主题相关章节,最后随便翻翻,读几段或几页。这种阅读的目的就是大致了解书中所讲内容,是否有继续深入阅读的必要。
2.粗浅的阅读
这是采取较快速的阅读方式,它的规则是: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分析阅读
这是本书最核心的部分。
在介绍分析阅读之前,书中概括了主动的阅读的核心:你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自己必须去尝试回答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作者细部说了什,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而分析阅读,就是要回答这四个问题,书中将分析阅读分为三个阶段,并讲解了相应的规则:
分析阅读的三个阶段:
一、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1)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2)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4)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二、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5)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三、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A.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注意:关于最后这四点,前三点是表示不同意见的准则,如果你无法提出相关的佐证,就必须同意作者的说法,或至少一部分说法。你只能因为最后一点理由,对这本书暂缓评论。
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是阅读者读很多本书,列举出这些书的相关之处,架构出一个主题,进行分析。这可能是最不轻松的阅读方式,但也可能是最有收获的阅读方式。个人认为主题阅读适合写论文。
主题阅读分为两个阶段:
一、观察研究范围: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
(1)针对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你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的建议与书中的书目索引。
(2)浏览这份书目上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就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二、主题阅读:阅读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书籍
(1)浏览所有在第一阶段被认定与你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2)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无论作者是否实际用到这些词汇,所有的作者,或至少绝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
(3)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无论作者是否明白谈过这些问题,所有的作者,或至少大多数的作者都要能解读为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他们的回答。
(4)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
(5)分析这些讨论。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突显主题。议题以其共通性来决定排列的先后顺序,各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要一直保持对话式的疏离与客观。每当你解读某个作家对一个议题的观点时,必须从他自己的文章中引一段话来并列。
书中也介绍了做笔记的方法:
(1)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
(2)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把你已经画线的部分再强调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要画底线太长了,便在这一整段外加上一个记号。
(3)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要慎用,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即可。你可能想要将做过这样记号的地方每页折一个角,或是夹一张书签,这样你随时从书架上拿起这本书,打开你做记号的地方,就能唤醒你的记忆。
(4)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5)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或是与此处观点不同的地方。这样做能让散布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起来。许多读者会用Cf这样的记号,表示比较或参照的意思。
(6)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这跟画底线是同样的功能。
(7)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在阅读某一章节时,你可能会有些问题(或答案),在空白处记下来,这样可以帮你回想起你的问题或答案。你也可以将复杂的论点简化说明在书页的空白处。或是记下全书所有主要论点的发展顺序。书中最后一页可以用来作为个人的索引页,将作者的主要观点依序记下来。
在不同阅读层次,有三种不同做笔记的方法:结构笔记、概念笔记和辩证笔记。
书中还介绍了对于不同类型的书,介绍了如何根据内容给书分类,也给出相应的分析阅读规则。
还有怎么做辅助阅读:字典和工具书等的使用注意事项。
在书的最后面,还有阅读题,像课后练习一样,比较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