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我凌晨醒来,基本都是潜在焦虑作祟。
小时候捶门都叫不醒的睡眠一去不复返了。谁能想到,一直贪吃贪睡留恋于表面喜怒哀乐的人,有一天竟然也变得多思多虑,动不动就失眠深沉起来。
我不打算探究原因,也不认为这就是某一个阶段的开始,人生不缺乏定义。而定义是没有意义的,正因为毫无意义,所以人为的回顾并努力找寻启示证明。睡不着就睡不着吧!拿过手机刷刷视频号,居然能在中美关税战的消息中想到别的事情。最近在研究做一些新品,之前的销售遇冷,收入影响很大。又一次被困境所袭,按理说我早就习惯了这种状态,毕竟就是这样患得患失的长大了嘛。我看着双方尤其是中方报道的消息,无论如何总归是在原来的萧索之上更加一些困难。这让我不由得怀疑,自己做这些努力究竟能扭转多少颓势?
当然是说我自己的颓势,于国而言,我太微弱。于家,我却是不得不坚强。
网上搜索到一些新材料,明天拿出来讨论一下。大家都不确定,最终都是我承担。其实这几天也盘算了几圈,似乎都没有更好的破城之法,我大体知道结果会怎样,只是不甘心罢了!
许多人拿契诃夫的话来自嘲,诸如:天气好极了,钱,几乎是没有……要是有钱的话……今天我们全社会都在追著着钱,好像每个人都摩拳擦掌,充满实干精神。但又对于真正干事的冷嘲热讽,说只会做事,只懂技术的愚笨与限制。我读这段话,并不觉得有多么搞笑,只有深深的困境与落寞罢了。当然,视频号不过分把钟,这么短时间要留住人,的确是要制造强差异来刺激观众。一旦某个观点被关注,热点上升,整个网络变更多的复制类似观点。所谓大数据锁定,也不过是趋利避害的结果。把大家都感兴趣的东西抛出来,要么告诉你怎么得到,要么告诉你如何避开。几乎都是二选一,待你对号入座,想要认真听听时,他就开始收割了。我一边看,一边担心,一边认同,一边否定。就像一个看戏的小孩子,花旦出来了立马被其装扮吸引,等老生一上场又开始留意远处的糖葫芦。看见奶奶对着戏台擦眼泪,也似懂非懂的深情凝重,不过一句词唱完又闻到炒瓜子的香气,继而想拉着她离开板凳去买一些。幼年看戏的场景,其实也记不清是在奶奶家还是外婆家,又或是在外婆家村上开的戏,却是爷爷奶奶带着我看的。我有时说起来,爸妈要么不知道不记得,要么就彻底的否认,搞得我越发不确定到底是真的发生过,还是年月久了,我自己的杜撰。
真实或者臆想,到底是以谁的标准来确定?前半生我是很不能接受二者混为一谈的结论,1或者0,必须有一个。我曾经无比鄙视那些碌碌无为的中年人,认为他们愚蠢且守旧,认知简单只关心生活琐碎。如今我也到了这个年纪,过的如同当年我所看不起的人一样,甚至还不如。我却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在意旁人的评价了。就像呼兰写过的一个段子,说中年人,即便去到密室逃脱,面对恐怖妆效的NPC也是一脸的无奈,既跑不掉也跑不动~
当时听的时候我估计还没这么丧,哈哈大笑疯狂点赞。现在亲手写下这句话,竟然记不清是不是这几个字了。再不觉得可笑,只有疲惫无力。我不知道,是不是契诃夫说的那种感觉:今天天气好极了,然而,没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