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兽们要回校了,妈妈们讲话好点没?

记录于在“妈妈商学院”的分享

最近在疫情期间,我自己身为两位学龄儿童的妈妈,其实真的是非常繁忙。我有很多的闺蜜和朋友也会来问我,说她们有很多很多的焦虑,对着日益长大的“神兽”还要监督作业,真是每天都会有新的沟通状况发生。 

这引发了我今天特别想要去分享妈妈在家庭里面应该怎样的引导孩子,去做一个更好的沟通表达。因此,在接下来的分享中,我会跟大家一起聊聊,妈妈在家庭表达中的一个定位,两个换位以及一个方法。

首先,我自己在平时工作当中的演讲训练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板块是我的成人学员,其中包括有上超级演说家舞台的学员,也有经常到领事馆分享的专业人士。其中一些青少学员,因为我非常致力于推广青少公共演讲。 

我想聊一聊我在推广青少公共演讲表达中的一个发现。我相信在我们群里的很多妈妈,其实都是非常愿意去提升孩子的表达的。在我的工作当中我们发现,家长们想要孩子去提升公众演讲(的理由)通常有以下四个点:

第一,想要孩子更自信,好在公众的面前大胆的去表达;

第二,希望孩子在表达当中具有强大的逻辑能力;

第三,孩子需要参加某个演讲比赛,有更好的升学机会;

第三,渴望孩子培养领导力,而演讲时其中的一个部分;

另外还有意思的是,过来学习的男生比女生多,因为男孩子的家长普遍觉得男孩子的语言能力没有女生强。(这个点我就不深入下去了)。总之,我相信,身为妈妈,我们都想让孩子具有有生动有逻辑的表达力,大家同不同意?

同时这个时候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的家长,尤其是我们的妈妈们(我们都知道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妈妈是有绝对话语权的)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妈妈们自身却没有相应的公众演讲的能力,而且很可能平时在家里都是跟孩子的沟通都是剑拔弩张的。曾经在我就在工作坊中遇见了一位这样的妈妈,当我请她上来分享的时候,她这样说:“哎呀,我突然发现我已经很久没有站在大家的面前去表达了,而且我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里面甚至没有名字,通常大家都叫我是谁的妈妈,所以我也没有什么故事去跟大家分享。”当时她很沮丧、很不自信。这对我的触动很大,因为在我的理念当中,我认为作为妈妈们更应该去提炼和提升我们的表达力,因为妈妈的语言表达力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2. 妈妈在家庭的定位

首先来看看妈妈在家庭的定位。这是在演讲培训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像我们去销售产品,我们要知道产品的定位一样,在演讲当中,表达的目的是什么很重要。定位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语言体系和风格。大家听到我现在讲演讲,实际上,我也在讲沟通,演讲是一个带有技巧性的东西。但是在演讲的背后,我们的语言,包括我们的思维都符合沟通的基本原则。  那妈妈的沟通力我们定位在哪里呢?

为什么今天的分享中我给妈妈的定位是“女主人”?这听起来好像是那种旧时的电视连续剧里面的女主人,家里有仆人,有很多人侍奉。其实不是的,很多时候大家有没有觉得当我们有了孩子之后,我们的定位就是孩子在前,妈妈特别特别牺牲。但是当我接触了很多,尤其是在公共演讲领域很优秀的女士的时候,我发现她们的定位是把自己看成是女主人,也就是说这里妈妈也会加三个字:领袖力。

妈妈作为家庭的女主人,当然是要去关爱孩子,照顾先生,但还有一个特别强的定位,就是我们应该是一个家庭的风向标。我们都知道妈妈的情绪影响全家人的情绪。那妈妈的表达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大家同不同意,我们其实都想成为这样的女人:自信的、 成长的,优雅的。这种美丽是来自于我们向美而生,并且在有压力的生活当中都能够优雅自如,这是我们妈妈们应该要活出的姿态。

3. 家庭沟通现状

而带着这样的姿态,我们是需要怎样的表达呢?我们的理想是“沟通无障碍,其乐融融” , 而我们的现实往往是“河东狮吼,无法沟通”。 

当我们的孩子在学龄前,也就是0到6岁的时候,家庭的沟通相对来说是很理想的,都很好。然后渐渐的,家庭里面沟通特别多的就开始有压力了,因为孩子的学业增加,妈妈工作家庭两头忙,进而和孩子的沟通不良影响夫妻的沟通,所以,夫妻吵架争执,甚至冷战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在这段疫情期间,有很多的朋友都来向我倾诉,说看孩子在做作业、上网课的时候还要偷刷抖音,忍不住要上去敲打一下,吼了之后自己又很后悔,心情特别不好,真是消耗能量和消耗情绪。 

所以我们真的需要能让全家人在一个积极的情绪当中,能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去表达。

4. 两个换位—亲子沟通互动的发展

我们已经知道了自己在家庭的定位,下面我们就来想想第二个问题:两个换位思考。但凡说到沟通,无非是两个方面,做到积极表达与聆听。

当孩子在0到3岁的时候,我们的沟通是怎样的呢?孩子还在学说话,这个期间,很多时候是妈妈在不断的积极表达,孩子通过妈妈的词汇和语气去模仿着说话。

孩子3岁到岁6的时候已经有了成型的语言,这个时候他的好奇心爆棚,经常问10万个为什么,妈妈就要去满足这些好奇,比如树是什么样子?虫是什么样子?为什么月亮会这样?孩子在这样相互的沟通中去探索。

接着孩子上学, 从6岁到10岁之间,孩子在表达上越来越占主动,并且自我意识加强。这个时候由妈妈说得更多,变成了妈妈聆听更多。

10岁以后呢?孩子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有了脾气, 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他要有话语权。这个时候,家长们真是需要更多的聆听,并且要不断的去沟通,带着耐心。

如果你的孩子现在还是6岁以下, 在这个时间段的孩子,我们鼓励妈妈们在表达的时候要多用美好的词汇,语言学上也鼓励妈妈们不要用婴儿式的语言,比如说:吃饭饭、去尿尿等“婴儿语言”,而是用自然的成人语言体系在孩子面前表达。因为妈妈的语言是孩子语言的原始材料。

中国式的教育焦虑在小学开始越来越明显, 以至于产生了亲子沟通当中的很多障碍,包括我们想去给孩子足够的控制,足够的监督,足够的让他们去听我们讲,但我们越要求他们听,他们越不愿意听。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转变,去更多的聆听,而做到聆听特别难。

5. 沟通的基本原则

我们跟孩子交流的时候,要意识到孩子是一位独立的个体,他有他的“疆域”(也就是他的认知、他的习惯),虽然他们的习惯是我们不断去影响的,但他们不是我们。我们不应该以征服他们的认知为目的,而是要去习惯,接受他们是一个不同的个体。

要做到这两点,我们就必须要学会聆听。如果你的孩子是学龄之前,通常我们家长的聆听力是很强的,因为可能这个时候我们很多的妈妈有很多时间去照顾宝宝,宝宝也会处在一个很可爱的阶段。但孩子长大了,我不知道他怎么想了,他再不是以前那个小可爱,而且很可能还有一些我很不认同的想法和行为。 沟通有了冲突, 聆听就相当重要。所以如果你家里有正在上学,并且高年级的孩子,有没有问过自己:我做到聆听了吗?

你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身为父母,孩子在讲话,甚至夫妻的另外一半在讲话的时候,我们可能在刷手机、看电视,或者心里在想其他的任何事情,我们并没有认真的去聆听。所以当对方跟你沟通,我们要放下手中的一切,在心态上准备好,全然的接受——我看见你,我听见你,我在这里。这是一种基本。

带着这种觉察,当你在家里喋喋不休,或者是剑拔弩张时,停下来,抽离现场一会会,然后回来,去聆听对方的想法和感受。记住:沟通需要有回应,没有回应的沟通不是有效的沟通。

6. 一个行动 — 刻意训练

我们有了这样的觉察和认知, 那生活当中如何去训练呢?四个字:刻意训练。这里就给大家四个比较能够践行的方法。

第一个刻意训练的方法:培养孩子讲故事的能力。我们知道听故事、讲故事是孩子的天赋,讲故事必不可少。孩子只要具备了语言的能力,在看早期的绘本的时候(那些都是故事)就让孩子讲,当然妈妈也要去讲故事,这个我不用赘述。

为什么我在这张图上又标注了跟孩子去多分享你儿时的故事?这是一个非常有效有趣的亲子沟通。孩子把家长视为“英雄”,他们最容易从爸妈的故事中习得东西。当孩子被你生气的念叨了,晚上你可以讲自己小时候犯错的故事,郁闷真是瞬间化解 ;孩子在考试上做砸了,你也可以分享一个你自己的考试掉坑里的故事。在父母的故事中,孩子会去完成他们的英雄之旅。

第二个可以训练的方法:发表观点。我们都希望孩子有议论表达的能力。在我们的演讲培训当中,有一个经典的结构叫ARE结构,Answer-Reason Examplem, 观点—解释-举例说明。其中举例也能练习到讲故事的能力。我经常在家里和孩子玩这样一个游戏,鼓励孩子抽出来书中一个作者的观点解释给我听,用ARE结构。我们一家也特别喜欢看《奇葩说》,我们会把奇葩说里面的观点抽出来,去玩一场小小的辩论。培养孩子随时能够自主的表达,自由地发表观点,这也要求你高度的聆听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慢慢地知道,他也能够成为自己的意见领袖。

第三个可以训练的方法:处理冲突。一家人一个屋檐下,一定会有冲突,孩子毕竟有不同的个体。比如家里的孩子们闹矛盾,我们要如何处理冲突呢?在这里我推荐FSS结构表达,Fact (先讲过程事实)— Feeling (说出感受)— Solution (寻找解决方法)。比如我家里两姐妹也会争吵,有时候真是两个女人一场架。这个时候我会帮助她们用这三步法去表达。首先你告诉妈妈你为什么生气,姐姐做了一件什么事情让你很受伤,心平气和把事实说出来,(比如说姐姐拿了我的书,姐姐没有经过我同意把我的东西拿走了等等,先摆事实)。事实说出来后,那你的感受是什么?她会说我很难过,我觉得他侵犯了我的权利等等…….那好,下面我们来想想方法,你会怎么去面对呢?她会说我要告诉姐姐,她不可以这样做等等。 应用这三步FFS, 你会发现,我们会从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当中抽离出来看事实.我们基于事实在疏导,表明自己的想法,把沟通的状态放在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问题。同时,我也会经常用《高效人士七习惯》中提到的双赢思维来开导孩子们学会共处和合作。所以,作为妈妈,我们也要多去阅读一些领袖力的书籍,在家庭当中结合起来运用。

第四个可以训练的方法:培养孩子的镜头感。面对公众演讲,我们很多成人一面对镜头就发怵,不知道怎么去表达。所以我平时在培养孩子的表达当中,会经常用手机镜头对准他们,让他们对镜头没有胆怯,非常自信。当然,这不是说你要随时跟孩子玩自拍,而是用镜头去记录孩子的表达练习。让孩子习惯在镜头面前当“主持人”或者“辩手”。 

在我的微信视频号 “Lucy说—中英文语言力”中,你会看到我经常去录制我的两个女儿的一些小视频,尤其是英文演讲。他们的英文能力不是最好的,孩子的教育也永远没有最好的。但是我相信他们在镜头面前是很自如的。 

未来的时代一定是个人IP的时代,这个我相信大家都听得很多,让自己的表达语言力成长的同时也帮助孩子一起去成长,这就符合了我们的优雅生活态度“你长大了,我还未老去。”

--- 记录于在“妈妈商学院”的分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