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造车新势力、国内民营车企和跨国车企中找到了8家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通过研究分析这些汽车企业2021年法人研发费用在其营收中所占的比例,以及前面三年研发占比的变化,我们发现,研发投入对于不同销量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车企,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国内造车新势力由于销量较小(低于10万辆/年),且没有传统燃油车的产能负担,还有来自资本市场的充足资金,所以研发投入相对更大,2021年均超过10%,甚至接近20%。不过从其发展历程来看,它们在起始阶段研发投入占比会非常高,但随着销量及营收的飞速上涨,研发投入占比开始大幅下降。
而其他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相对成熟的汽车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则大多保持在5%-8%,大多数研发费用会随着销量的提升及营收的增加呈上涨趋势,但总体占比变化不大。
2021年,以下所列出的国内车企的研发费用都超过了净利润,造车新势力甚至在大额亏损的情况仍将大量资金投入研发,而国外企业研发费用基本上都控制在利润范围内。
特斯拉:
特斯拉发布的2021年全年财报显示,特斯拉在2021年全球销量突破93.6万辆,相较2020年同步增长99.15%,全年特斯拉总营收约为538.23亿美元,同比增长71%,营业利润65.23亿美元。
2021年,特斯拉在研发和其他重要投入上,共计营业支出70.83亿美元。其中,研发支出为25.91亿美元,同比2020年增长74%。
在特斯拉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10-K文件中所透露的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到,其研发费用主要包括工程、研究领域的制造商团队的人力成本、制造工程和制造测试机构的成本、原型制作费用、合同专业服务费用以及折旧的设备费用。
这些研发支出支持了特斯拉不断扩大的产品路线图,比如Model S和Model x的新版本。
研发支出还包括新技术的开发,如特斯拉研发出4680新型电池。
另外,由于德克萨斯州超级工厂和柏林超级工厂还处于前期生产阶段,还有额外的研发支出。
蔚来:
而另一个汽车品牌蔚来汽车的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营业收入361亿元,同比增长122.3%;净亏损40.2亿元,同比收窄24.3%。
对于长期亏损的原因,李斌表示,主要来自长期研发及在欧洲市场上的投入。成立7年的蔚来,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资,并投入重金研发,近四年,蔚来研发投入已超过155亿元。
根据财报显示,蔚来2021年全年研发投入为45.91亿元,研发收入占比12.7%。目前已公开专利申请(含授权)超4500件。
在2021年的研发投入中,今年即将量产的ES7、ET7和ET5三款NT2.0最新平台占据了研发费用的主要部分。
此外,围绕全栈自动驾驶、动力电池产业的持续性投资、对换电技术研发的投入也不是小数目。
蔚来还在筹划平价车的上市,李斌表示蔚来汽车旗下面向大众的新品牌核心人员团队已组建完成,首批产品研发已进入关键阶段。
小鹏:
2021年全年小鹏汽车累计销量98155辆,同比增长360%,成为中国造车新势力销冠。
小鹏汽车2021财年总收入为人民币209.9亿元(32.9亿美元)。较2020年的58.4亿元增长259.1%。其中汽车销售收入200.4亿元(31.5亿美元),较2020年的55.5亿元增长261.3%。
小鹏净利润-48.63亿元,增速为78%。全年研发投入41.14亿元,增幅138.4%;研发收入占比19.6%,降幅33.6%。
理想:
2021年全年理想汽车累计销量90491辆,同比增长177.4%,销量增长促进了理想营收增加,同时凭借单车销量,理想年交付量已逼近10万辆大关。
2021年,理想汽车2021财年总收入为人民币270.1亿元,同比增加185.6%。其中车辆销售收入261.3亿元,同比增加181.5%。
理想净利润为-3.215亿元,增速111.9%;利润率为-1.19% 。
2021年的理想汽车的研发费用32.86亿元,增幅为198.8%;研发收入占比为12%,增幅为4.6%。
研发费用增加主要由于研发人员增加、员工薪酬增加及新车型研发支出等。
长城:
2021年全年长城汽车累计销量128万辆,同比增长14.79%。2021年,长城汽车营业收入1364亿元,同比增长32.04%;净利润67.3亿元,同比增长25.41%。
2021年,长城汽车的研发投入90.7亿元,同比增长76.05%,研发收入占比6.65%。
长城汽车研发组织全球布局,在国内拥有9大研发基地、5大软件研发中心,在海外7个国家9座城市建立研发中心,聚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研发。
在过去几年,长城已经砸了几百亿元人民币。2021年6月公布的长城汽车2025战略中提出,未来五年,累计研发投入将会达到1000亿元。
在电动化领域,长城汽车提高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能力的大禹电池技术将在旗下新能源系列车型展开应用;无钴电池包量产装车;全场景解决方案氢柠技术正式发布。
在智能化领域,长城汽车基于中央计算及区域化的电子架构—长城汽车全新电子电气架构将于国内首发,智能辅助驾驶计算平台IDC3.0也将搭载于2022年发布的智能辅助驾驶产品。
长城汽车还将发力高效燃油、混动等多条技术路线,包括3.0T+9AT/9HAT超级动力总成、柠檬混动DHT等。
吉利汽车:
在2021年全年,吉利汽车销量132.8万辆,同比增长约1%,实现连续五年夺得中国品牌乘用车年度销量冠军。
吉利汽车2021年收入10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3%,继2018年后再次实现营收超千亿大关;扣除股份支付的股东应占溢利6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净利润为43.5亿元人民币。
2021年,吉利汽车研发投入55亿元,同比增长16.1%,研发收入比5.4%,比去年有所提升。过去5年,吉利汽车合计研发总投入共计256亿元,设计研发人员超2万人,拥有2.6万项创新专利。
吉利控股集团目前在全球设有五大研发中心和五大造型设计中心,布局软件自研、硬件自研以及技术数据自研,在纯电、超级电混、醇电混动以及换电等领域构建一套智能能源体系;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智能座舱等核心技术领域构建全栈自研生态体系。
2021年,吉利汽车集团推出“智能吉利2025战略”和“九大龙湾行动”,强调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5年内研发投入1500亿元;深耕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打造10个国际一流的重点实验室。
比亚迪:
2021年全年比亚迪汽车累计销量740131辆,同比增长75.4%。其中,新能源汽车突破了60万辆,同比增长218.30%,实现新能源车连续9年国内销量第一。
比亚迪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161.42亿元,同比增长38.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45亿元。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比亚迪研发投入为106.27亿元,同比增长24.20%,研发收入占比为4.91%;研发人员数量约4.04万人,同比增加31.52%。
研发上的不断加码,使得比亚迪已拥有超安全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IGBT4.0等核心技术。截至目前,比亚迪已累计专利申请3.2万件、专利授权2.1万件,稳居新能源车专利榜单第一。
电池业务方面,曾获得“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大奖的刀片电池凭借超级安全、超级续航、超级强度等技术优势,加速了磷酸铁锂电池在乘用车领域的渗透。
半导体业务方面,比亚迪半导体汇集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IC、智能传感器、光电半导体等全方位解决方案,覆盖车规级、消费电子、家电等领域。
大众汽车:
2021年全年大众汽车累计销量888.2万辆,同比2020年的930.5万辆下滑4.5%。尽管销量出现下降,但大众汽车集团的销售收入却同比增加12%,达到2502亿欧元(2020财年为2229亿欧元);未计入特殊项目支出的营业利润增至200亿欧元。
大众集团在盈利增长的同时,并没有牺牲研发投入。大众汽车业务在2021财年的研发成本达到156亿欧元,同比增长12.2%,研发收入占比为7.6%,与上一财年持平。
按计划,2022年—2026年,大众集团的总投资额将达1590亿欧元,其中890亿欧元用于电动汽车和数字化领域。
大众集团大力投资软件开发和自动驾驶技术,目前大众集团软件部门CARIAD已经成功整合了Hella的摄像头软件业务,并与博世合作开发L3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
大众集团将投资8亿欧元建设专注于开发SSP平台的研发中心,未来将有约4000名员工在这个研发中心工作,得益于新的研发中心,大众集团可将车辆研发周期缩短25%。
福特汽车:
2021年全年福特汽车累计销量394.2万辆,同比2020年下滑6%。据2021年全年财报显示,福特汽车全年总营收为1363.41亿美元,同比增长7.23%;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100亿美元,营收与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
由于在智能化电气化转型方面的表现,福特股价在2021年上涨了近140%,成为汽车制造商中涨幅最大的股票。
根据statista.com的数据,2021年福特研发投入为76亿美元,研发投入占比为5.57%。研发投入高于2020年的71亿美元和2019年的74亿美元,但低于2018年的82亿美元。
2021年5月,福特正式发布Ford+发展计划,确认全面向电动化转型。其中,预计到2025年年底,福特将在电气化业务(包含电池开发)方面投入超过300亿美元。
据外媒报道,福特汽车还在筹划进行一次重大重组,以便加快向电动车业务的转型。在未来5至10年内,福特将在上述300亿美元基础上再投入100亿至200亿美元,用于改造部分全球燃油车工厂转为生产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