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功德圆满,各得果报

《西游记》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的故事梗概、主旨及经典诗文章句如下:

故事梗概

八大金刚用香风将唐僧师徒四众并白马送至东土,渐渐望见长安。唐太宗自贞观十三年送唐僧出城后,便在西安关外建了望经楼接经,此时他正在楼上,忽见西方满天瑞霭,阵阵香风。金刚停在空中告知唐僧已到长安城,因怕凡人识破真身,让唐僧自行去传经,孙悟空三人则不必下去。但孙悟空等人担心师父挑不得经担、牵不得马,坚持一同前往。

唐僧师徒来到望经楼边,太宗同多官下楼相迎,随后一同回朝。长安洪福寺的僧人见松树枝头东向,想起唐僧曾说过松枝东向他就会回来,于是急忙披衣而出,跟至朝门之外。

在朝堂上,唐僧向太宗献上真经,并汇报了取经经过,包括阿傩、伽叶索贿,以及最初拿到无字经书,后来用紫金钵盂换取有字真经等事,还介绍了徒弟们的来历。太宗查看通关文牒,确认他们历经十四年才取得真经,有感于唐僧的功绩,亲自撰写圣教序,并命高僧在雁塔寺传经。

正当唐僧登台传经时,八大金刚现身,催促他们返回灵山。师徒四人连同白马腾空而去,回到灵山后,如来对他们进行加封。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成了斗战胜佛,猪八戒因 “口壮身慵” 被封净坛使者,沙僧为金身罗汉,白龙马为八部天龙。至此,五圣各得正果,孙悟空头上的金箍也自然消失,三界共庆取经圆满成功。

主旨

修行与解脱:通过取经团队成员的封赏与转变,如孙悟空从 “齐天大圣” 到 “斗战胜佛”,金箍自解,体现了修行过程中对自我的超越和对欲望的消解,最终达到解脱的境界。唐僧献钵,暗喻修行者需破除 “我执”,物质供奉终须让渡于精神证悟。

权力与信仰:如来的封赏体系暗示了权力对信仰的规训,同时唐太宗建塔贮经,也反映了世俗权力对宗教信仰的收编。而阿傩伽叶索贿赠无字经等情节,打破了对 “真经” 的迷信,揭示了真理传播需契合众生根器的道理。

人性的复杂性:尽管结局是圆满的,但文本中也隐藏着多重解构线索,如猪八戒因 “口壮身慵” 只得使者位,暴露佛界仍存世俗的价值评判;沙僧沉默寡言反成金身罗汉,暗示体制对驯顺者的偏爱,展现了人性在修行和社会规则中的复杂表现。

经典诗文章句

“一体真如转落尘,合和四相复修身。五行论色空还寂,百怪虚名总莫论。正果旃檀皈大觉,完成品职脱沉沦。经传天下恩光阔,五圣高居不二门。” 此诗将师徒四人及白马的修行过程和最终成就进行了概括,强调了他们从凡俗到成佛的转变,以及真经传播对天下的恩泽。


西游记自此就第二遍彻底读完了。

这一回,这是网络的解读。其实结合个人的想法,最后一集其实也是一个完满的收尾。

当唐僧要去大唐见唐王的时候,其实是有佛家八大金刚护送的,只准唐僧一人前去。但是,悟空却说师傅牵不得马、驮不得经。所以,这一回,悟空是很有担当,而且是为唐僧着想的,人性化温情的一面再现了出来。令人感动。不是一体成佛而人情淡漠。

而这一回八戒却只封为了净坛使者,原因则是因为口壮身慵。八戒自然不满意,但是如来却说这是一个先享用祭品的好位置,一语结束。

唐僧四众及白龙马都得到了修行的果报。白龙马在化龙池变马为龙,立于飞檐之上。

唐僧为旃檀功德佛、悟空为斗战胜佛,甚至在最后排名上都超越了菩萨。也是值得玩味的。

但是,通篇看来,西游记的百回终究是个圆满的结局,最后唐太宗李世民要唐僧在雁塔寺讲经的时候,唐僧还是被金刚唤回,最终是真人不露像,露像不真人的隐射么?

——力 2025年10月27日 乙巳年九月初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