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传统行业受到很大的冲击,日渐式微,甚至被更新换代。
法国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欧洲国家,环境优美,艺术气息浓厚,生活优雅。而印象最深的是,塞纳河两岸,鳞次栉比的旧书摊,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对于巴黎这座城市而言,它们的存在,有着不亚于卢浮宫和巴黎圣母院的地标性意义。
但最近听一篇外刊,这些200多处的旧书摊,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行当,可能要消失了。主要是疫情的原因。但在疫情前,书摊主们就已经在与“对各地图书行业都造成影响的那些文化变迁”进行着抗争,随着电子书盛行,人们越来越少读纸质书,即使读纸质书,他们常常会到亚马逊上去购买。这种旧式书报摊,逐渐会淹没在时代发展的洪流。
古老的行当,在当今社会,为什么能一直保持下去?是因为情怀。然而,在这个快餐文化时代,什么都讲求快捷而简便,这些传统的行当,是否生生不息的延续?我们抚心自心一下,纸质书是不是离我们越来越远呢?现在,都是碎片化阅读,大家都没有耐性看完一篇洋洋洒洒的长文。
更甚的是,自从短视频出现,很多人已经没有读书习惯了。新与旧的命题只存在于一个很短的周期,那些因为商业发展规律注定要消亡的东西,对历史来说,可能毫无不舍的弃之不顾。
我们以前无比珍惜的生活方式,慢慢的被新科技取代,在现在的人眼中,以前的东西可能不值一提。可是这些东西,对某些人来说,是一种情怀,一种不能割舍的感情的存在,也是一门谋生的手艺或行业。
就像现在很流行的“读书会”,也是被包装成一种情怀,是为了唤醒大家重新对书本的热爱,去拯救日益浮躁干涸的灵魂。但情怀虽好,也要看时代是否卖帐,否则也很难赖以为生。
在这个到处充斥着快餐文化的时代,我们的情怀,是否还能坚持下去?而靠情怀去包装的流行元素,又能再走多远?相信时间会给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