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年,是我的第二个本命年。
小的时候,我的梦想是清华北大,当科学家。
家里人从小就告诉我,
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是唯一的出路。
我妈总说,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活挨累,
哪里比得上那些坐办公室吹空调的,轻松舒服挣钱还多。
于是,那时我就握紧了我的小拳头,
暗暗发誓,我一定要考上大学。
回顾近二十年的求学生涯,最快乐的时光竟然是小学六年。
每天开开心心去上学听课,放学之后一边写作业一边看电视,
时不时再去和小伙伴跳个皮筋,
悠哉游哉。
在我们一个年级只有百余名学生的小学校里面,
我的成绩虽不至于数一数二的拔尖,但是前十名还是有的。
那个时候,没有我要操心的事,因为什么事我都不会放在心上。
记得有一年,电视台播放一个电视剧叫《小花》,
小花被一个爷爷领养,过着及其贫苦的生活,吃不上饭的那种,
小花那种寄人篱下,小心翼翼凄凄惨惨的眼神,我至今都记得,
虽然结局是happy ending,但我还是贡献了一吨的眼泪。
晚上,躺在被窝里,泪眼婆娑,我又握紧了我的小拳头:
小花实在太惨了,和她比,我还是,还是挺幸福的。
后来,我爷爷得了重病,弥留之际,
他拉着我的手说:好好学习啊,考上大学啊。
我拉着爷爷的手,拼命的点头。
02
小升初,可能是我的第一个分水岭。
我考上了镇上最好的初中,一所寄宿制私立中学,
我竟然是我们小学唯一一个考上的,
天知道,小学六年来,大大小小的考试,我可从没拿过第一。
晕乎乎的,我就收获了亲朋师长,同窗好友的祝贺。
如果时光回到过去,我一定会将脸上的笑容定义为苦笑:
我一个人都不认识啊,去新学校别人欺负我怎么办?
他们都是镇上的小孩,怎么跟他们交朋友呢?
我特想问我妈:我害怕,我能不去吗?
可看到我妈眼角眉梢都藏不住的喜悦,
好像我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似的,
我就退缩了,握紧了已经变大的小拳头,
劝慰着自己:爸爸妈妈已经这么辛苦了,不能让他们难过。
于是,我开启了我的住宿生涯。
上学伊始,还没有和班上小伙伴建立起友谊,
课余时间都用来学习了。
天又知道,我踩了什么狗屎运,
第一个期中考,我竟然考到了全年级第三名。
看着老师和同学眼里吃惊的眼神,
我第一次享受到所谓的高光时刻。
我不禁想:
我是不是能考上大学了?
我是不是离清华北大又近了一步?
后来事实证明,
那的确是我离清北最近的距离,因为日后就渐行渐远了。
由于我一鸣惊人,当即班主任就让我做了学习委员。
乖乖,这可是我第一次做这种大官,可得当好了。
我只能继续努力的学习,不能松懈,
可是,怎么回事呢,
我怎么越努力,成绩越不好呢?
那我就再使劲学,多做题,一定会好的,我对自己说。
之后,我的成绩就忽上忽下,
好的时候五十名左右,不好的时候两百名开外。
我每天都很不开心,当学习委员成绩不好怎么办呢?
有一阵,我想跟班主任开口说,
我实在难当此大任,请您另谋他人。
我纠结,焦虑,甚至不时失眠,
我不敢和小伙伴说,怕小伙伴看不起我;
我不敢和家里人说,怕家里人觉得我不上进,不知道迎难而上;
我不敢和老师说,怕老师不同意。
就这样,在我的日常纠结中,班主任宣布了一件事:
任命另外一个小伙伴,做副学习委员,和我一起开展工作。
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做打脸,
还不如直接把我撤了呢,
我那颗虚荣的自尊心,骄傲的自尊心,疼了好一阵呢。
如果现在可以穿越回去,
我一定会跟那时的自己说:
把你的心里话,告诉你的小伙伴,告诉爸爸妈妈,告诉老师啊,
他们会帮助你的。
如果那个时候,有人能认真听我倾诉自己的心里话,
或者是我愿意冲某个人敞开心扉,
结局是不是就不一样了呢。
可惜,不行呀,
在十几岁出头的年龄,
我的世界里除了成绩,
就只剩下,这可悲可笑的自尊心了。
中考,我以十分不拔尖的成绩,考上了镇上最好的高中。
接下来的三年,都在为高考做准备。
高一,我的成绩还行,在中上游晃悠;
高二,学的东西越多,越感到吃力,
可那个时候不愿直面智商上的差距,
一直将原因归结为不够努力,
直到一次物理考试,我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个不及格,
彼时十六七岁的年龄,不及格对于我就是灭顶之灾,
我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安慰自己,接受现实,
我还强行分析了一波自己不及格的原因,
煞有介事地部署了接下来的物理作战计划;
现在想来,略显可笑,
我的计划里永远只有单枪匹马,
没有求助于他人的选项,
比如找物理老师去分析试卷,周末找个补习老师等,
那时的我以为自己已经尽了全力,
后来读到一则故事:
男孩搬石头,父亲鼓励他,只要全力以赴,就一定能搬起来,
男孩用尽全力,累到满头大汗也没有把石头搬起来,
他精疲力尽地跟父亲说,我已经拼尽全力了...
父亲说,不,你没有拼尽全力,
因为我就站在你旁边,你都没有向我求助。
突然就觉得自己之前的盲目努力,显得多么无力。
说起课外补习
我从小到现在,没有上过一次补习班,
在我的潜意识里面,一直以为只有学习不好的孩子才要去补课,
我可不能去,去了不就承认自己跟不上了嘛。
直到升入高三,有一次班主任说,
有些学生的补习费用,都能够买一辆十几万的车了。
我当时就震惊了,心想还有这种操作。
原来,那些同学上课一听就会,下课做题就懂,
不都是天生慧根啊,
他们寒暑假和周末一直在学习,在预习,在复习,
他们不住校,在学校对面租房子,
每天晚上还去上周边的补课班。
而我还停留在补课=学习不好的偏见之中。
04
终于,在不安和忐忑中迎来了高三,
我的成绩一直没有多大起色,
一直在五六百名徘徊,
还掉到过八九百名的位置。
我开始厌烦做题,厌烦作业,恐惧第二天的来临,
而我每晚又在宿舍点灯熬油至晚上十二点,一点,
我开始失眠,每天晚上都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慢慢地,我开始头痛,神经痛,
脑子里面的血管好像是要爆开,
只有拼命用手锤头,用头撞墙才能好过一点。
就这样,很快就迎来了高中的最后一个寒假。
这本应该是最后冲刺,努力追赶的假期,
我却过的无比悠闲,最起码表面看是这样的。
白天,我看各种电视剧,将学习写作业一推再推,
从上午推到下午,推到晚上,到日复一日的第二天;
晚上,我又开始恐惧,开始批判自己,
开始发誓说第二天一定会努力。
寒假很快就过去了,开学的时间将近。
越邻近开学,我越焦虑,
甚至听到“开学”“考试”“高考“这样的词语,
心脏就会不正常的加速狂跳。
怎样才能不去上学呢?
我想到了一个办法。
我跟我妈说:
您给我班主任打电话,就说我生病了,
晚两天再去学校吧。
我妈问我为什么,
我支支吾吾半天,想把心里话说出来,
我想说我恐惧,害怕,
我甚至每天晚上都想去跳楼,
可是,我不能这样讲,
我害怕让他们失望。
后来,我妈讲,晚上要我和我爸说。
我是不敢和我爸说的。
我从小就和我爸不亲近,
一年到头好像都很少谈话,更别提谈心。
印象中的父亲,一直是这个家的权威者,
是不可违逆的。
那个下午,我如坐针毡,焦躁的等待晚上父亲回来。
父亲回来了,并没有理我,
我们好像如往常一样,一起吃了晚饭。
饭后,父亲才慢慢说:
我们一天天累死累活的供你上学,
就是让你好好读书,
咱家可能跟别人家也比不了,
可是你想要啥,也没缺了你啥,
这一个寒假,你也没看书,没写作业,
我跟你妈也没管你,也没搭理你,
你都快十八了,也是大人了,
这个学,你乐意上,就上,不乐意上,就拉到。
其实,从父亲讲第一句话,
我就已经哭了,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我在哭,妈妈也在哭,父亲在叹气。
我哭的上气不接下气,在一答一答的抽噎,
后来父亲再讲什么,我已经听不进去了,
我就想把所有的眼泪都流干,那样才舒服一点。
05
后来,我妈还是如我所愿,
我推迟了三天才去学校,
继续我最后的小半年高中生涯。
我还是失眠,焦虑,不会的题还是做不出来,
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好学习,
外人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不同,
我却知道,自己累了,
我考不上清北的,也考不上985的,
但是保底一本还是没有问题的。
想通了这些,我度过了高中以来最为平静的一段时光。
高考来临,
两天,
高考结束。
我没有想象中的快乐,也没有撕书,
没有通宵K歌欢乐,
就是正常的吃饭睡觉,
等待成绩,等待填志愿,等待录取通知书。
最后,我选择了离家千里的南京,
被一所普通211录取。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