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矛盾一直是不可化解的。
人和人交往,就一定会有矛盾。越亲近,越容易在一些时候有矛盾。
太过亲密,没有边界感就会导致摩擦。正是因为是那么亲密关系的人,所以伤害才刻的又深又难以愈合。
我是比较能理解我妈的,可是正因如此,我才不想活成我妈妈的样子。她很爱我,我知道。可是人最爱的永远是自己,这是基因决定的。我妈妈她不是圣人,当然会犯错,潜意识最爱的当然是自己。生活中我不能强硬,我不能冷脸,即使我是真的心情不好;我不能反对,我不能有与她相驳的想法,即使我真的不赞同她的说法或做法。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她才能理解我。许多许多女性被母亲这个身份束缚,既从中得到价值感,也恨母亲这个身份让自己一生定了型。如果婚姻没那么幸福,原本的自己已经支离破碎,未来的目光也只能放到孩子身上。然后,再次重蹈前代教育的覆辙,不自知。
我感恩父母,另一方面,我讨厌父母的固执。生养的恩情和想要反抗的火焰彼此交织着,最终我选择沉默。我改变不了父母,只能改变自己。近期我意识到,就像我被父母影响一样,他们是无意识的犯着错的。于是我尝试去理解他们,不再去纠结去改变他们,不想再去在意那些听起来难听的话。我想,我需要做的是不放在心上,保持一定的边界感,自我消化成长。我痛苦是因为我想让他们理解我,但这是办不到的。而且我也不是全然无错。从小到大,在我身边时间最长的是我妈妈,我渐渐发觉,在家里,某方面来说,我越来越像她,尤其是对我弟弟的某些时候。我既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女儿,也不是一个称职的姐姐。对我来说,我没办法去“讨回”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实际上,我觉得那样为了孩子而活着的方式真的很累。我的父母为我付出了很多,生我养我,付出了很多心力,这是不可否认的。我想象不出来这个世间还有其他人能为我付出那么多,我也没能回报他们什么,至少我也不觉得我能完全将这样的付出同等的放在我父母身上。
我降临到这个世间,拼命拼命地长大,从婴儿变成青年,从柔弱变得独立。
等我有能力赡养父母时,他们已经渐渐在年岁中老去,从青年变成老人,从年轻力壮变得虚弱无力。
抚养婴孩和赡养老人,同样不容易,但怎么能画上等号呢?这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
虽然没办法相互理解,但我并不想变成不负责任、没有心的人。
父母生我养我,所以我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但我也不想因此被道德绑架,我不想听到“养条狗还会摇尾巴,养你呢”、“你有什么用”“坏事记得倒清楚,我对你好的时候怎么记不住呢”这样的话,我或许做的不够好,或许有许多事情不会做,可我也没做什么真正大逆不道的事情。我也不想听到“你这样,以后把给婆婆家了,别人会说你有娘生没娘养”这样的话,我或许真的有些坏习惯,但这是我个人的问题,可以直接说我做的不好,让我改,可以不牵扯到其他的事情。而且,我说过很多遍,我不结婚。不是什么都不懂,以后也不会变。
自私吗?可是我真的不确定我会不会是个好妈妈,我承担不起生命的责任,我自己都还不是一个优秀的人,还有很多事情、很多道理,我自己还不明白,我该如何教好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婴孩呢?或许一个人会很辛苦,或许会感到孤独,等老了以后,我行动不便,没有人在身边。但我做好了准备,再难,我也不觉得有什么,这是我自己做的决定,这样的后果,我理应承担。况且,我很清楚,爱情与婚姻是不一样的,好的另一半实在是太难了,我不认为这寥寥的幸运会落到我的头上。一时的好,一时的亲密,怎么能保证它会永远稳定呢?怀孕的苦楚我也很害怕。比起婚姻那方太多的未知,我太过胆小,只敢选择更加明晰的生活。我很敬佩选择婚姻、生养孩子的人,他们有勇气去承担更大的风险、更重的责任。
我讨厌父母的一部分,我也爱着父母。我们是互相独立的人,我不会再去妄图改变父母,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放下那些伤害,但我不想再互相伤害,也不想变成冷漠的人。
所以我想,在某些时候距离是有必要的,为了不受到伤害,也不伤害别人。面对父母的时候,面对亲近之人的时候,我往往更容易情绪失控。
我想成为更好的人,我不想变成自己讨厌的模样。希望我可以能够及时反省,保留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