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把产品卖出给高价格呢?我们先来看看一个案例。
有两家油品的企业,一家是A一家是B,A和B的产地都是同一个县城,质量差异应该不会太大。A的价格比B的高的多,老太太来买油的时候看完A再看看B问导购员:
“姑娘,你的油怎么这么贵呢?”
导购员受过训练,直接给老太太脸色,
“便宜你买B。”
有的老太太看半天还是拿这个贵的算了,因为中国消费者心里有个感性的消费心理,他们认为两种产品是好的:
一、包装上没有中国字的就是好的;
二、贵的就是好的。
还有第二个公司的导购员跟老太太说:
“大娘,吃的东西不能太便宜,据我所知,最便宜的油是地沟油。”
听了这话,老太太还敢不敢买便宜的呢?当然可能还敢。但是买贵的人自然就多了。
第三个公司的导购员跟老太太说:
“大娘5升装的一桶油,你拿回去三口之家吃三个月,三口之家吃三个月的话,我们是98、他们的是68,差30块钱,大娘虽然贵30,但你说竞争这么激烈没有原因我们敢贵吗,我们贵30是不假,但是三口之家吃三个月合下来一天不到7分钱,大娘一天7分钱,咱哪省不出这7分钱,一天7分钱全家可是一好油啊。”
在这个案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同样的产品,却可以卖出不同的价格,为什么这样?因为只有高价格,才能有更多的回旋余地,而更高的价格,才能体现出销售员的价值。
而一款产品卖不出高价格,不是产品的问题,也不是营销人员的问题,而是在设计的初始阶段就除了问题,说到底,就是产品经理的设计理念除了问题。
我们常常说做事要以终为始,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想过要做高端的产品,他又怎么可能敢喊出高价格呢?
所以,贵的就是好的,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只有产品经理从内心深处认同产品就是优质的、高价值的,自然就敢开高价,同时就为这款产品设计相应的营销策略,而不是只是玩玩而已。
我们知道,为什么外资公司敢请很多优秀的名校大学生去当销售员?因为他们首先对产品的价值的高度认知,高价格必然导致高利润,所以也能有足够空间去做市场营销互动,请足够好的营销人才。这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我们也会看到,如果我们的销售人员未必会是哪些能力很强的,毕竟卖罐油,又需要多少专业知识呢?太专业也吓死人了。但是不要忘记了,我们在销售的现场,并不是一定要不需要高学历相关的很好的理解力,而是只需要销售员能表达出来就行了。也就是说,能说出来,就行了。
理解力是很难训练的,但是说话还是可以训练的。无非就是背话术而已。
如果一款产品是在是高价格,那自然对销售员的话术要求要多一些。因为话术越熟练,自然成交率要高很多。我的一个朋友是某国外品牌英语培训机构的店长,据他的爆料,他的店每个月到店客流大概有300人,他能转化17%,就这300个人的客流量,他们一家店每个月大概流水有200万,这种销售能力的确不错。
这家英语培训机构的课程产品,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是死贵的。而据说他们的转化率能到达17%,的确是不简单。人家也是做了大量的设计和大量的训练的。当然,据说他们的踢单手还能在现场用英语来碾压那些潜在客户。听了都为那些客户觉得心疼。因为我也听过他们这些谈单手的发音,反正我是觉得他们的口语不怎么样。
其实在这些在这些英语培训机构的这个17%的数据也可以看到,这个数据一定不是在外面看看的人,而是那些已经有想法想学英语的人。因为每个客户都有想法,只是他不能清楚表述自己的想法而已。
而每一个来问你为什么那么贵的顾客,并不是想要质疑你,而是想告诉你,我有买的想法,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要买你的,希望销售员能帮她搞清楚,为什么要买。而一个销售员的价值,帮她理清思路,让他把想法说出来。而在商场上,谁能帮她理清思路,他自然就会越发的相信你和你的品牌,会购买你的产品。
再回头我们看看,这几年中国不管是食品行业、啤酒行业、白酒行业、各行各业突然间爆发的黑马,业绩突然增长的企业,通常是卖高价货还是低价货物?全是卖高价货的。而且现在国家也在提倡消费升级,所谓消费升级,当然是质量也要上去,但是其实潜台词也是说,允许先把价格提上去,赚到钱再把质量提上去。
因此,高价才是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