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昨天上午,我搭同事小张的车去单位,小张顺路先去送他老婆。星期一堵车,堵得都不知道走哪条路。
小张喜欢用导航来看道路的拥堵情况,所以选择好起点和终点,导航软件导出来一条路。道路拥挤,小张自信技术还行,于是,有空就钻进去,但车挨着车,哪能正好进入规划好的路线呢。
于是,车在直行道,总不能左拐吧。就这么随机应变,导航软件看一下哪条路不堵,尽量走不堵的路。
终于胜利在望了,快到小张老婆的单位了。意外发生了。
一个行人突然从小张车的右边冲出来,小张车速较慢,及时避开刹住了车,但还是碰到了行人一下。
行人是个40多岁的中年人,于是,常见的“碰瓷”场景出现。行人绕到车窗过来和小张理论,小张头一次遇到,觉得这个人是故意碰瓷,又没伤着,躲一下就没事了,就吵了起来。
中间我过去协调过几次,行人想要钱,但小张不想多给,行人不愿意,于是这么僵持着。
接着,行人放出了大招,122的车来了,行人直接上了车躺在担架上,要去医院检查,小张得陪着去看。小张的车也被交警拉到了停车场。
最后,小张报了保险,陪着行人检查心电图、彩超等,交警让小张协调好了行人,确认行人不再追究责任,才能提车。小张除了检查的费用、停车的费用、时间,最后赔了行人500块钱才算了事。
这个事件,大家说怎么解释?
小张看到的世界是“这个人是讹钱”的,最后得到的是真被“讹了500块”。
在社会上这种事情的处理一般的解决办法就是
双方协商后私下解决,如果动用了交警,交警只会按照事故处理,让被撞者满意的方向处理,即使是碰瓷、假摔(因为难以判定)。这个可以理解为事情的规律。
所以,最佳的处理方法就是“私了”(且交警来的晚)。
处理起来最大的分歧就是在赔偿多少钱的问题上,因为没有客观标准,所以容易造成双方的互不让步,里面也会有情绪的影响。
成本怎么算?大家可以在留言区说一下自己的想法,嘿嘿嘿。
你所看到的,是你所得到的哦。
二、
- 你所看到的,就是你所得到的。
这是永澄老师今天说的话,究竟该怎么理解呢?
永澄老师前几天在一个群里问了大家一个问题:
用一个词来说说你的世界观?
也可以说成,你是怎么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
一个词,这个太难了,难在这一个词背后的东西,这个词是我们自己看到的世界的归纳总结,是我们在这个世界的生存之道,是这个词的演绎幻化。
比如:
李笑来老师的 “操作系统”
成甲老师的 “临界知识”
永澄老师的“透镜”
黄有璨的“运营”
这个词后面包含的东西,有高级的心理表征。用李笑来老师的话简单来说就是:
概念及其相关方法论
用永澄老师的话来说,就是:
- 在认识世界方面,透镜是:一种稳定、系统、自洽、边界清晰的世界观体系。
- 在改造世界方面,透镜是:对事物规律、人性和资源认知的假设。
再看这句话“你所看到的,就是你所得到的”
“你所看到的”就是指怎么解释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在你眼里、心里、脑海里究竟是什么样子?
这个里面涉及很多外界信息如何在人脑海里处理,其中重要的有“心智模式”、“思维模式”。
“你所得到的”,怎么判定得到?一个事情失败了,你认为是得到了什么还是什么都没得到?做生意亏了,你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你被朋友骗了,是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所得到的,也就是你能看到后所得到的。
如果某些东西意外得到了,说明你已经意外地看到了另一面。
有些像蛋生鸡,鸡生蛋,绕啊。
其实,看到和得到之间是有很长的距离,如果真的你看到的,能变成你所得到的,那你的战略能力、执行力也是相当了不起的。
你所看到的,就是你得到的。也显示出了一种动态影像的关系和作用。如果真的能动态关联,整个体系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永澄老师提到,看到也可以分为:选择or自动,故意or刻意。
可自行演绎,每个背后又有很多模型和方法论在。
三、
第二部分,说的好多都是概念、理论知识的推演,第一部分则是具体案例。其中有两个词很重要,还得再探讨一下:
“解释”和“自洽”
1、解释是什么?
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你给我个解释”?尤其是你犯了“跪搓衣板”的错时。
“解释”变成了“理由”的代名词,而理由变成了一个理由的代名词。
解释,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百度百科)
我觉得这个词的定义挺精确的。说明了HOW,WHAT,以及背后的WHY。
解释的关键步骤及因素应该包括:
观察
思考
归纳总结
合理地说明原因,关系,规律。
在现实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沟通中,我们得解释往往是情绪化的表达,情绪化的词汇,情绪化的解释。
真正的解释,和成甲老师的“反思”有共通之处。
永澄老师提到的解释系统包含:“经验系统”和“认知系统”。
解释的东西,不要用一个理由、一个方法去完成,而要用一个系统去解释、解决、预测。
2、自洽是什么?
简单地说就是按照自身的逻辑推演的话,自己可以证明自己至少不是矛盾或者错误的,这就是简单的自洽性。科学研究本身就是遵循自洽性的,建立于客观基础上,反之则建立于主观之上,最终归属不可证伪与证明,一个不能够满足自洽性的理论或者方法显然是不攻自破的。(百度百科)
一个抽象的、理论的知识,推演的场景、人物、冲突等状况,可以用这个理论来解释或解决,如果解释不了,就不是自洽的。
比如二八定律,20%的产品产生80%的收益。事实证明,确实如此,那就是自洽的。如果事实证明不是这个样子,那就不是自洽的。
自洽侧重的是方法论的应用和证明。
解释世界后,要做的就是行动。
记住,离改变距离最近的,是行动。
无论多伟大或渺小的想法,都不会变成现实,只有行动后才会变成现实。
客官,点个赞再走吧。
另外,告诉你个秘密,不需扫码就可以关注我哦,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