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读到这本书,首先要感谢秋叶大叔,《这样读书就够了——拆书帮知识能力提升课》是我在秋叶大叔的书中看到的,作者赵周。
“拆书”这个词,以前我所理解的只是字面意思,既把书一页一页拆开,有用的精华留下,多余的糟粕弃之。现在看完此书,不禁为自己当时的愚笨哑然失笑。
于是我瞪着一双饥渴的眼睛翻开了这本书。出乎意料地它给了比我预想中还要多的答案,足足回答了我四个问题:1、什么是拆书家?2、没时间沒精力看书怎么办?3、看不懂记不住怎么办?4、看不下去怎么办?下面我一个一个拆解:
1、什么是拆书家?
鲁迅在《集外集拾遗•〈绛洞花主〉小引》中道,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而拆书家就是那种无论你从书中萃取出的知识是什么,只要演绎合乎逻辑、知识坚实清晰、指导原则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帮助自己提升工作能力,能够拆解出对自己有实际帮助的应用来,那么就是好的拆解。
据书中所言,真正的拆书家能帮你的,也不过就是帮助你把图书的知识转化为你的能力。他会要求你不需要通读全书,只要应用他们拆书家的方法阅读,或参加他们拆书帮线上或现场学习,按照他们拆书家的引导和要求,拆解出你自己的案例,就可以把书中的知识拆为己用。
而那些拆书家在做的,我们看完此书通过自习均可获得,所以我和你都能成为拆书家。
2、没时间没精力看书怎么办?
1963年,密歇根大学的成人教育学教授麦卡卢斯基提出了“生存余力理论模型”,基本观点是:一个人总是在他需要的精力与可提供的精力之间寻求平衡。那些消耗个体精力的事情,叫做“生存负载”,而处理这些负载需要“生存力量”。无论生存负载还是生存力量,都由外部和内部因素构成。
如果能够给紧张的学习工作生活留下一些空白,那么就能够很好地应对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更好地承担风险,能够从事各种探索性和创造性活动,也更有可能进行学习。
你想让你的员工做好一份工作,就不能给他太大的工作量,要给他留一些工作间隙,有了工作间隙,他才能有时间拓展他的工作质量,才能做的更好,而不是做的越多错的越多。
你想要给孩子发展出他真正的兴趣和特长,就不能给他排满所有的业余时间,要给他留出一些时间空白,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才能发挥出他的天赋,发展出他的特长。
生存余力理论指出:一个人要从事学习活动,必须拥有一些生存余力。
3、看不懂记不住怎么办?
看不懂不常有,因为多数情况下一看看不懂就不会再往下看了,但记不住常伴,老话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种方法有用吗?很有用,比如我常推荐的读书笔记就是属于这一类。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办法,但既便如此,随着时间推移,遗忘现象还是会发生。
在拆书家的读书方法里,重要的不是全部看懂,而是把看懂的部分能和自己的经验发生联系,能够把记住的有限知识点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带来行为的改变,这才是真正的记住。
著名教育家克里提克斯说:“经验本身有价值吗?并非如此——真正有价值的是在对经验进行反思之后的智力发展。有效的学习来自于有效的反思而非积极的经验。”
4、看不下去怎么办?
你有多少次拿起一本书,却半途而废?又有多少次为此而心怀歉疚?本书作者赵周老师一句话解脱了我们——你不需要读完整本书!
《福尔摩斯探案集•血字的研究》中,华生医生惊讶地发现,福尔摩斯居然不知道地球绕着太阳旋转。福尔摩斯解释道,因为人的大脑容量有限,他不能让这些没用的知识占据那些有用知识的位置,“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呢?你说我们在围着太阳转,就算我们是在围着月亮转,对我或我的工作也不会有半个子儿的影响。”
在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本书中都有很多你能学习的知识,也有相当多是你暂时学不懂或不感兴趣的知识,读的多不见得用的越多,只要把读懂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用上一点,任何一点,这本书给你创造的价值已经远远值回书价。
由此可见,成为拆书家并非高不可攀,别人看故事的时候,拆书家要能从中看到启发;别人关注情节的时候,拆书家要能联想到自己该怎么做;别人看完后感叹,拆书家看完后却能超越。
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洛林•安德森认为,专家之所以能够更快、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是因为他们把外显的知识转化为直接应用的知识。他们掌握了解决问题或解决部分问题所需要的行动顺序。他们都对代表某个问题的关键部分进行了新的建构。他们能够在表面看起来完全不同中发现问题中相同的本质。
就一本书来说,付钱购买的动作不过是真正拥这本书的前奏而已,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的一部分。如果你可以,你就是自己的拆书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