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复知常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细究发现都各有其道,从不同路径以向道,是道信仰的极大活跃期。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因为中国古人没有宗教信仰,只有道信仰。
没有宗教的束缚,才有言论的自由,为了证明自己的信仰,更多的思想被自由的表达、碰撞,生出智慧的火花,形成点点星光散发开来,继而连成一片,自成一家,家家相激,百家争鸣。
百家思想为什么突然兴起,其来源在哪?
百家争鸣之时,每家都觉得自己的道更好些、具有先进性,要么可以解决争霸一方的优势,要么可以守住安宁的态势,要么可以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要么可以使得人民安居乐业,总之各有其道。这是一个思想繁荣的时期,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不管其思想如何,各家终被卷入这个乱世之中,摸爬滚打各争立命之所。
追根溯源经过细究,我们发现百家共属一道。
哪一道呢,那就是更早的上古时期伏羲、女娲、黄帝及其那个时代的道信仰所传承下来的道文化,因为时代久远,各有传承,虽然都是道文化的传承,但依旧各有细微差异,总体来说都是土生土长的道文化演生的支脉。
为什么这么说,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为什么他们都是由道信仰演化而来的。百家就如同目前道教的天师道、全真教、龙虎派、龙门派、上清派、五柳派等一个性质,都是由道家演化而来,不同的道家派别传承不同的门派,甚至还有很多开宗立派的大成就者。例如汉代由张天师创立的道教,王重阳创立的全真教等,大家所主导的都是道教,但各个门派,以及名不见经传的小门小派又有细微差别,共同形成了现在的道教文化现状。
春秋战国时期也是如此,由共同的道信仰传承下来的各家,在乱世来临之时,都觉得自己有义务为当时社会出一份力量,做一点贡献,于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盛世。其中就一个鬼谷子学派,又传承出了孙膑、庞涓的兵家,苏秦、张仪的纵横家,更何况有更多奇士能人辈出的道家、儒家、法家、阴阳家等等,现在很多已不可考(即使可考,至少我是没考的兴趣)。
因此,追祖溯源百家共源一道,百家为道争鸣,在春秋战国这个特殊的历史环境氛围下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随着战国尾声秦李斯建议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再到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百家争鸣的局面迅速过渡到百家凋零的状态,可怜百家争鸣只如昙花一现。
然而百家争鸣虽然短暂,却是一个极具价值的思想文化内容,带给后世两千年的文化繁荣之基石。虽然百家凋零了,他们的思想或多或少得以流传下来,他们的故事被千古称颂,给后人留下一个又一个文坛佳话、思想明珠,同时也给后人思想之源泉,不竭之动力。
那为什么会是儒家独胜呢。
儒家的修身养性可以保证文人的安稳,治国平天下思想符合当权者统治的利益,而且治国平天下的梦想能让每一个读书人都看到希望。而其时,新儒家又或多或少的吸收了败下阵来的诸子百家思想,尤其是道家思想,取各家治国平天下思想为儒所用。
此时诸子百家势已微弱,各家仍在筹谋发展时,恰逢两汉之间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趁此空虚,正好得以发展。打着道家幌子的佛教进入,更是给后来诸子百家的复兴堵上了最后一条道路。
道家虽然因为根基太深、实力雄厚,没至消灭,然而也是没落了,从此从政治生涯中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转而为百姓的安宁默默贡献,也为抵制佛教而形成土生土长的道教。在历史的长河中,百家逐渐的淡出人们的视野,道家其几千年的影响早已达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程度,以至于鲁迅在两千年后仍然慨叹中国的根底在道家,即使如此,道家发展到今天也算是苟延残喘了吧。
当下新中国正处于复兴阶段,为中华崛起而添砖加瓦的我们,同样需要振兴传统文化,再次迎来百家争鸣的盛世。这次争鸣不再是诸子百家,而是更胜于诸子百家的西方文明、新文化潮流、古典文化,古老的道家文化、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都会在此再次唱响开来,共建中华繁荣文化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