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馨找妈妈的故事》读书笔记:

一、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淑馨捡到一片树叶,就想立刻送给妈妈的故事。

二、故事的核心问题。

陪伴孩子看到不是“想要”就可以要,懂得在正确时间做正确事情。

三.姬老师解决问题的核心步骤:

1.了解情况,确定淑馨的意思。认同、支持淑馨的想法,确定淑馨是爱妈妈的。让淑馨有了强烈的被认同感,让孩子看见自己的“想要”,明白自己也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2.表达出妈妈也爱淑馨,让淑馨看到和感受到妈妈爱自己的方法。

3.引导淑馨思考把叶子送给妈妈的正确时间和方法。

4.淑馨想要了解下今天自己的成长,表达了自己想要和姬老师一起吃饭的想法,是因为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爱。当她的想法被满足时,可以感受到她的开心和释然。

四、对姬老师解决问题的看见、感受。

(一)解读好孩子说的每一句话背后的意。

在这个故事里,我看到孩子说的一句话里可能包含的信息不止一个,在解读中,孩子善性的部分要给予肯定,不正确的地方要陪伴孩子看见并找到正确的方法。

就像淑馨说,我想要把叶子送给妈妈,我想现在就去找妈妈。

姬老师肯定和认同了淑馨想把叶子送给妈妈的想法,让淑馨有了强烈的被认同感,这给了淑馨老师认可她也理解她的感觉。然后再让淑馨看到自己的“想要”,自己也没有解决办法。这时候,去接受这个结果就变得顺其自然了很多。

我看到,这样的方法,不仅仅停留在“对”的层面,因为陪伴中有爱,问题解决起来顺畅而温暖。

生活中也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

比如:周末,孩子说,回去了我想找龙悦玩。

之前,我会说:你写完作业了才能找龙悦玩。

复盘

我:龙悦是你的好朋友,你想找龙悦玩当然可以啊。你想什么时间找龙悦玩呀?

林儿:我想**时间找龙悦玩。

如果林儿说我想写完作业找龙悦玩,

我:当然可以了。妈妈看到你现在能够很好地规划自己写作业和玩的时间,真是太好了。

如果林儿说我想写回去就找龙悦玩,

我:回去就找龙悦玩吗?之前我们是不是玩着玩着就不想分开了?

林儿:嗯。

我:这样子写作业的时间能保障吗?

林儿:可能不能。

我:那我们怎么办呢?

林儿:还是写完作业再找她玩吧。

我:嗯,非常好,这段时间你成长进步特别大,越来越明白正确时间做正确事情的重要性了。

(二)不直接拒绝孩子,而是用启发她思考的方式,问淑馨怎么办,再次加深我对解决这类问题的启发。

当淑馨说想现在送给妈妈时,

如果是我,可能会说:现在是**时间,没有办法送给妈妈呀!直接就否定了孩子的想法。

而姬老师说:那现在怎么送给妈妈呀?妈妈没有在这里,我们怎么样可以送给妈妈,你有现在就送给妈妈的方法吗?

我感觉姬老师这么问特别妙。淑馨通过自己的思考,自己看到自己想法的不可行,这样得到的结果比直接否定她的想法让她更容易接受。

我们陪伴孩子不是让孩子看到我们有多对,她有多错,而是陪伴孩子用更有利她成长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的方法,提升她需要提升的能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