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中的科学》,用古人的浪漫诠释科学~

《古诗文中的科学》

这套书是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关于科普的少儿读物。整套一共四册,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来分类进行讲述的。

作者是被称为“ 孩子们最喜欢的科普作家”的刘兴诗老师,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白发老人,曾经获得冰心儿童图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荣誉奖项。

这是一套令人耳目一新的图书,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以往的少儿图书中,极少有作品能够这样通俗的解释小学生所学的古诗文中蕴藏的科普知识。

在提到《竹枝词九首(其九)》 这首诗时,作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在三峡地区那么陡峭的山顶上,还会有人居住,还有田地可以耕种?”

后面给出了详细的答案:“ 这和当地的山地特点分不开。这些峡谷的地貌,全都是由两边挤压褶皱形成的。在褶皱轴部所在的山顶,由于褶皱破裂,再加上后来的溶蚀和风化剥蚀作用,形成一条宽阔的槽谷。槽谷里有地下水涌出,可以耕种居住。”

同样的,在看到“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诗时,我们不禁疑惑为什么燕子每年都要飞来飞去?再看到“ 蝉噪林愈静”这句诗时,我们不禁疑惑为什么蝉鸣如此响亮?在看到“点水蜻蜓款款飞”这句诗时,我们不禁疑惑,为什么蜻蜓老是低低挨着水面,还不停用尾巴点水?

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刘爷爷的书中都能找到。

通过阅读《古诗文科学》这套图书,孩子们不仅学习到了丰富多彩的语文知识,还了解了很多从前所不知道的科普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孩子们对语文的阅读兴趣,也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通过这套图书,我们可以发现:古诗文中不仅深藏着文学价值,还有很多科学价值等待着去挖掘。我们还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原来,古诗文也,可以这样去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