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处处有美学
日常生活中,无论谁都会对美的事物有好感。遇到美女,立刻就有靓丽的感觉;听到动听的乐曲,自然就会沉醉其中;看到丰美的食物,马上就会刺激到味蕾……我们对美女、乐曲、食物等等都有好感,其中我们的感觉(靓丽、沉醉、刺激)与接触的对象产生了和谐,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美学的初级阶段。
■人与人存在美感力的差异
生活中,看到一些事物,你认为它是美的,可有人感觉“这是很平常!”比如,凡是看过电影《巴黎圣母院》或读过同名小说的人,对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达和敲钟人卡西莫多这两个人物都有不同的印象。卡西莫多长相是十分丑陋的,但是在灾难面前,就是这个丑陋人救助了爱斯梅拉达。从中揭示出人长相的丑陋并不代表人心的丑陋,丑陋中也有美。
同时欣赏达-芬奇《蒙娜丽莎》画像,有人会沉浸在那梦幻般的微笑中,也会有人认为这就是一张普通的画像。聆听钢琴曲《梁祝》,有人会感动的落泪,也有人会认为不如流行歌曲。所以,生活中充满了美学,看到或没有看到,主要原因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有着美感力的差异。
美感力是人独具的一种特殊能力。这种特殊能力包括识别力、欣赏力、评价力和创造力等等,它的基本条件就是审美感知,没有审美感知就没有美感力。
■人爱美是来源于天性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人们的惯性思维。人的爱美之心并不仅仅来源于天性,它来源于什么?它来源于人们的经验。婴儿对母亲的依赖的原因,是品尝母乳后有了甘甜美味的经验;看徐悲鸿的“奔马图”,你会感到震撼。通过回忆你曾经历或媒体看到过的场面,这种回忆就是经验。有比较才会有鉴别,通过经验的比较,优劣自然而然会显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