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个问题很有意思,为什么想要种的花花草草却不太容易活,反倒是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精心打理的很难活,不搭理的长得欢着呢,这背后到底有什么玄机?
有个词叫墨菲定律,大概的意思是“凡是可能出错的事有很大几率会出错”。记得上小学的时候,那个时候流行背课文,老师经常要在课堂上抽查几个同学起来背诵,记得那个时候怕得要死,生怕自己被抽中,倒也不是自己没做功课,只是因为有一种症状叫紧张。内心里不停地祈祷,能想到的神仙都想到了,事实证明,关键时刻,神仙并不能救场。没错,成功被抽中,一如既往的磕磕巴巴,总之给人的感觉就是很菜。这种情况不止一次,现在想应该是自己的恐惧,被老师那双慧眼,成功识破,确实紧张和心虚很般配。无独有偶,明明成绩好的同学参加中考、高考,被乡亲父老寄予厚望,甚至是村儿里唯一的希望,考试成绩出来以后,事与愿违。没错,也是中了紧张的毒,越怕自己考不好,就真的考不好,这就是墨菲定律。
老子曾经说过,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乍一看,好像也可以解释这种现象,精心的呵护,反而影响了花花草草的自然生长规律,事后还一脸委屈,付出了那么多的感情,竟然是这样的结果,殊不知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不仅是花花草草,对于孩子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呢?
现在的父母说实话挺累的,白天要上班,回到家还要辅导作业,还要跟着孩子奔走于各种补习班,好在通过教育改革以后,孩子们被动减少了一些作业量,不过这只是理论上,谁知操碎了心肝儿的父母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这个既给孩子放松的机会,也给自己放松的机会,大概率不会,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这无处安放的爱。含辛茹苦的跟孩子一起成长,孩子累了、烦了,用特有的方式安慰孩子,父母这么做是为了谁?孩子被问懵了,这样的付出,真的值得吗?不知道心里有没有这样的疑问,这么拼命的学习,到底是为了过更累的生活吗?如果是,又有什么意义呢?反正以后都要累,还不如现在能轻松一阵就轻松一阵,最起码等以后回忆起来,也有个念想。
无数父母拼死拼活地付出,只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如果跑得快就可以成功,那兔子不是早就称霸世界了?全民追赶学习的热潮,确实更像是一种内卷,本质上没有人赢,大家都输了。就像剧场效应一样,前排的人站起来以后,后面的人看不到,也随之站起来,表演还是那个表演,只是看得人略显焦虑。不知道家长和孩子们能否看到未来的自己,如果看不到,倒是建议家长陪同孩子种一些花花草草,一是感受长期主义的力量,不再那么着急了,任何花花草草都是一天一天灌溉下成长起来的,另一方面,如果花花草草没有养好,也可以看看那些不经意长起来的野草,那种独特的生命力,也会有所收获。
一种是计划性,一种是随机性,各有优劣,在成长方面,还是随机一些好,毕竟出错还可以纠偏,如果从一开始就一不小心培养了玻璃心,等到大了以后遇到一个大坑,可就出不来了,毕竟父母也不可能陪伴一辈子,终归要孩子学会自己长大。
好了,今天的成长365到此结束,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