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读完是易事,读懂需内功。
如果你习惯看电子书,就会看到阅读器提示的阅读所需时间2-5个小时。
普通阅读者都能读完这本书。
所以,读完一本书不是难事,只要花时间就行。
可,要读懂一本书,就要看你的内力了。
经过我半年的摸爬滚打,摸索出一套阅读方法,可以在一个小时内,读懂你手中的这本书。
这种方法最适合商业类或工具类书籍,其它类书籍有待我考证。
开始介绍阅读方法前,还是惯例——调整观念。
一、阅读前的思想准备
打开微博,搜索“阅读计划”,很多小伙伴都是这样制定阅读计划的:今年我要读50本书!
读这些书要达到什么目的,没有多少人写出来,我当然希望这些小伙伴是不愿写出来,而非写不出来。
从小的教育方式让我们读书为了应试,导致很多惧怕读书的人,把读书当做做作业,当做苦差事。
这个错觉耽误了多少人的时间,比如我,开始对书真正感兴趣也才是去年。
想想,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我错过了多少经典书籍。
不禁后怕,如果去年的我仍和之前一样,又将错过什么?
晒书单、晒书架固然好,但仅仅当做装逼神器,那就可亏待这些书了。
扯远了,拉回来。
再次重复一遍,为了解决问题而读书,这才是我们成人阅读的目的。
举个栗子:
这几天正在精读采铜大神的《精进》,读到学习技巧处,发现自己对大脑运动规律并不了解。
于是乎,找来东尼·博赞的《启动大脑》,利用早起的一小时读完,解决了我的问题,并收获了更多的知识。
二、阅读方法使用说明书
方法:一小时=10分钟浏览整本书+20分钟画框架(思维导图)+30分钟精读
趁着今早的热乎劲儿,我以《启动大脑》做栗子:
1.10分钟浏览整本书
首先题目《启动大脑》,副标题《大脑使用说明书》,作者——东尼·博赞,名字很熟悉,哦对了,是思维导图它爹,继续。用时1分钟。
然后翻到目录,三部分——认识你的大脑、驾驭你的脑力、杰出头脑的基本“思维工具”。大致有了了解——what is 大脑、how to use your 大脑、大脑使用工具。也就是黄金圈喽。用时1分钟
最后,还有八分钟放在快速翻书上,一页停留不到1秒,看见内容就看见了,看不见无所谓。其实,这时候,你已经对整本书有了初步印象,所以快速翻书,会让你所关注的关键词自动跳入你的视野范围内。其实,给你八分钟都多了。
2.20分钟画框架(思维导图)
刚才我们算是对这本书有了个初步印象,其中与自己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内容已经在你脑子里有个位置了。下面就该对整本书的框架梳理一遍,搞清楚作者的成书思路,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get到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类比个好理解的栗子:相亲,一位单身狗和一个女孩相亲,首先,先看看这女孩长相、穿着怎么样,淑女还是假小子,第一眼必有结论。
深入再聊一句,发现这女孩举止谈吐什么的很文雅,看来像个有内涵的女纸。
下一步,得再深入的了解,看看这女孩的三观和自己是否相符。
也就是个栗子,无论恰当与否,大家能理解便是。
这个环节利用思维导图(十分钟,画出你的第一幅思维导图)来呈现框架,是我实践过程中找到的最实用的工具。
以一章为单位速读,然后呈现思维导图,这样画出来的框架会更整体,更有逻辑性。
《启动大脑》206页,我用了十八分钟画出框架。
3.30分钟精读
好了,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开始解决我们的终极问题——大脑到底是什么运动的。
通过上面的两个步骤,我很清晰的记得我所关注的问题在第2.4.5章有涉及。
快速翻到第2章,用笔尖轻轻划过行间,眼睛跟着笔尖开始速读。(不要怀疑这个速读方法,照做就好,这个方法已经是很多阅读大师推荐的神法)。
发现有重要结论,用荧光笔画下来,或者利用便利贴进行RAI方法精读。
只要集中在相关章节精读就好,发现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无关的地方,跳读。(不要怕这样读会错过什么,不感兴趣的即为不需要,学以致用才能将学到的知识化为自己的洪荒之力。)
如果发现30分钟过去了,精读部分还没有完成,这说明这类知识你很陌生,或者说你没有建立起这类知识体系。
打开番茄钟(从扭动番茄钟开始你的高效人生),再进行一轮精读。
不要忘了,慢就是快。
学以致用,告诉大家《启动大脑》里的一句话:
一个想法的模式被重复得越多,遇到的阻力就会越少......换句话说,一个“脑力事件”发生的次数越多,它就越有可能再次发生。
多进行练习,要不了几轮,这类知识体系就呈现在你的大脑里,等再翻开另一本关于大脑思维的书籍,你就会得心应手的利用现在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更新啦。
以上便是自己实践后的阅读方法。
引用《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作者李参的一句话: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没有完美的软件,只有完美的方法。
我再扩展下:
没有完美的工具,只有完美的方法。
思维导图+RIA拆书+荧光笔标注,即可让你在短时间内读懂一本书,化为自己的能力。
THE END.
我是陈大眼儿,一个上进的靠谱女青年,如果你觉得以上内容对你有用,请给我个喜欢鼓励下。
或者给我留言,我们一起互通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