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人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鉴赏;岑参开篇极笔描写了恶劣的环境,并用反衬的手法重点表现了边疆战士不畏困难、斗志昂扬的爱国情操。前三句没有一个“风”字,却恰切地抓住了风“色”。白天,狂风怒吼,飞沙走石,不见天日。接着三句从暗写转到明写,行军从白天进入黑夜。虽看不见风“色”,但能听见风声。“吼”突出了风势之大,很形象。诗人还善于通过外物来写风:石头被风吹得满地飞滚,“乱”字更是表现了风的狂躁。
下面写唐朝军士对严寒的天气毫不畏惧,冒雪和匈奴作战。草黄马壮之时,匈奴开始进攻。“烟尘飞”是对词报警的烟和匈奴铁骑卷起的烟尘一起飞起的景色的描写,不仅渲染了战前的形势,也点明了唐军早有准备。通过典型的环境和细节描写,表现了唐军的英勇:“夜不脱”写了将军的以身作则,“戈相拨”写大军夜晚疾行时军容严肃的情形。“风头如刀面如割”描写边疆的寒冷,与前面对风的描写呼应,也是诗人对大军冒着风雪行进的感受。接下来的三句中,诗人对马汗成冰、砚水冻结进行了细致的描摹,极力渲染了寒冷的天气、艰苦的环境和紧张的战前气氛,充分描写出军士们充满豪情的战斗精神。
结尾写匈奴必定望风溃逃,预祝凯旋。该诗文字流畅,自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