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来,再静下来,周遭仿似充满了娴静的智慧。
一直以来,林清玄的散文充满了佛理禅趣,“欲与诸佛龙象,先做众生牛马”,他以一颗菩提之心关注世界,关注人生,显现出博大的悲悯情怀和入世情怀;他的创作是一种整合创新,将东方的审美智慧与佛教的哲学情怀完美融合,显现出将佛家与儒家、道家以及近现代的人道主义交融并向中国传统文化倾斜的古典情怀,创造出独特的散文美学意境。
品读林清玄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简简单单就可令人豁然开朗。翻阅他的作品,不乏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却极少见到雷霆怒吼、阔大无比的壮观场景。林清玄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发现,从小的视角楔入,写凡人小事,悟世事道理,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
《心无挂碍,无有恐惧》收录了林清玄执笔46年来禅意风格和佛学智慧的58篇佳作。这些文章体现了林氏散文怡养人性、向善向真的至美情怀。其文清新温馨的语言宛如春雨浸润万物,其文质朴的情感与或深或浅的哲理启悟众生,影响深远。读这些文字,足以让人的内心回归平和,以自在从容的方式过好每一天。
在《心无挂碍,无有恐惧》里收录的这些散文,清新玄奥,朴质而不乏睿智与敏锐,其佛教散文和抒写对生活见闻“随机”的顿悟与感思的散文,以及他的寓言散文,构成他创作的主流,可以说是喧嚣都市生活中沉静的智慧。“人在遇到人生的大疑、大乱、大苦、大难时,若未被击倒,自然会在其中超越而得到定,因定而得到清明,由清明而能柔软。”“人生的最大意义不在奔赴某一目的,而是在承担每个过程。”在他的散文中,烹茶煮酒、明月清风、暮鼓晨钟是最常见的元素,而归根结底,林氏散文基本主题是人文的,并且具有东方神韵。
林清玄散文的人文精神表现为对人的七情六欲的肯定。这一点若隐若现地贯穿于字里行间:“再好的爱情也不能在凡间里永远存在……人间的至爱至情到头来无不是悲剧,因为人的生命如此有限,而爱的变数有那么巨大,谁也不能保证能从一而终……正由于爱情是那么脆弱单薄,我们更要珍惜地灌溉爱情的树,让它有清洁的空气、明亮的阳光、充足的水分,生长在广阔的大地上。”“为什么我们的一生为爱所左右?我们日日活在爱的情感中,竟不能真切说出爱的有为法呢?我们在面对茫茫人世的未可知里,是否能从空气的气味、风飘动的衣角、大海拍岸的浪声,或者说仅从一只鸟的飞向,就判断出爱的方向,毅然出门追寻呢?”很显然,这是一种对爱情的执着、痴迷的情感认同。
“质朴清新,至善至真”是林清玄散文的美学风格。既超然于世俗,又回归到尘间。在当今这样一个物欲横流、众神隐退的时代,重读林清玄的散文既为人们奉献一道不可多得的精神点心,又可以引发人们对灵性的思考,让大众找回失落已久的精神家园。
林清玄的散文,文辞简洁,意味隽永,能在清单平易的笔触中营造静穆的画境与诗境。在这个叫嚣扰攘的世界里,我们需要的不是一盆八宝饭,而是一贴清凉散。经历过不美的岁月,置一个聆听的位置,听内心的声音,让自己醒来。真正的美极为柔弱,却不可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