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AI越来越牛了,写东西、画画、回答你任何问题,样样都能干点。它确实是个超级好用的工具,但用好它的同时,别把自己“修心”这个根本给忘了。怎么在AI时代稳住?关键是管住自己的心念,善用工具,别被工具或者各种念头给困住。
1. 别被算法牵着走:向内看,保持清醒
* 警惕“信息茧房”和“瘾头”: AI很了解你,专门推你爱看的、容易让你上瘾的东西。刷一会儿手机,几个小时就过去了?这就是AI的“陷阱”。修行就是:提高警觉。 刷手机时,多问问自己:“我现在在看啥?为什么停不下来?我心里是不是有点焦虑/无聊了?” 这就叫“观照自心”。
* 分清真假,心是根本: AI整出来的东西,再像真的,那也是程序算出来的“泡沫”、“影子”,可能很美很诱人,但它不是绝对的真实,也可能出错甚至误导人。修行就是:记得它只是个工具。 看任何东西(AI写的、网上传的),都要带着点自己的判断(觉性),别全信。最终能依赖的,是你自己看清事物(觉性)和那份关怀他人的心(慈悲)。
2. AI是个好帮手,但别忘了“心”最重要:借它来修心
* 工具本身没好坏,用的人有好坏: 菜刀能切菜也能伤人,AI也一样。它能帮你查资料写报告、辅助学习,也能用来编谣言骗人、写垃圾广告。修行就是:管好自己起心动念。 每次用AI前,想想:“我为什么要用它?是想省事偷懒?还是真想帮忙或者学点东西?” 这个念头(起心动念)是关键。
* 别被“快”迷了眼: AI做事飞快,但修行、真正理解一件事、用心感受生活,这些都是“慢功夫”。别指望AI能帮你“速成”开悟。修行就是: 要用AI的“快”去省下那些重复劳动的功夫,把省下来的时间和心思用在更需要深度思考、感受或帮助别人的事情上。 这就是“借假(AI的快捷)修真(自己内在的成长)”。
3. 别太当真,放下执着:
* 别把AI的“智能”当回事(不分别): AI挺厉害,但不等于它有意识、有灵魂或者比你更“高”。它是程序,是工具。修行就是:别去比,不用紧张它是不是超越人类了。 做好你自己该做的事就好。
* 别“执着”在AI带来的东西上(不执着): 算法天天推你喜欢的内容,很容易让你感觉“我就是对的”、“我的小圈子最牛”,也会特别在意AI的评价、虚拟点赞之类的。这都是新型的“诱惑”和“陷阱”,让你生出更多“我执”。修行就是:保持平常心,别太较真。 AI给你的任何反馈、建议或它造出来的幻象,看过了就放下,别让它们成为你心里的负担或者滋生傲慢自卑。该做什么做什么。这跟禅宗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个意思——心不被任何东西(包括AI)拴住,自然生出智慧。
* 看清都是“泡影”: 不管是AI生成的各种炫酷内容,还是网上传播的各种信息爆炸,它们都像浪花泡沫、电影画面一样,热闹归热闹,终究是变化不定的。修行就是:别把这些当永恒不变的真实,别被它们搞得心神不宁。 透过现象,关注那个能觉知、能感受、能创造的根本自心。
总结一下:
AI时代修行,核心还是修自己这颗心:
* 向内看: 保持清醒(觉性),知道自己在干嘛,不被算法和信息“绑架”。
* 向外用时: 用好AI这个工具(善用工具),但每次用之前都问问自己的起心动念正不正、是否善良(管住心念)。别让工具代替了你的思考和感受。
* 心态上: 看淡点,别太把AI的输出当回事(不执着、不分别),知道再热闹也只是“梦幻泡影”。内心平静豁达了,智慧(心)自然生起。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野寺庙,就在我们使用手机、接触AI的每一个当下。管好心,用好工具,别被工具迷惑困住自己,这才是AI时代的“精进”之道。 把AI这艘“快艇”当渡河的工具就好,别把它当成了目的,或者反过来把你带进“心”的迷宫里。